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燾 (明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個人經歷
泰昌元年(1620年),徐光啟委託李之藻等人,派張燾率領人員赴澳門,購買四門銅炮,另有葡萄牙技師、譯員10人隨行。天啟三年(1623年),崔景榮再次派遣張燾和兵備孫學詩前往澳門,將一批30門西洋大炮購買和運輸回京,聘請葡萄牙籍炮師來京協助製造炮和訓練炮手。[1]
崇禎三年(1630年),孫元化任登萊巡撫,起用王徵、張燾等人。崇禎四年,張燾官至贊畫副總兵,張燾督率公沙·的西勞等部隊,以西洋大炮在東江擊敗後金,此役被稱為「麻線館之捷」或「麻廂之捷」,東江總兵黃龍謂「十年以來一戰」,遼東巡撫邱禾嘉則謂「海外從來一大捷」[2][3]。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後金兵圍大凌河,祖大壽被圍城內,糧盡援絕。孫元化奉命派兵赴援。崇禎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副總兵張燾率兵至旅順之雙島,與登州黃蠻、孔有德部通過水路至三岔河會師。孔有德在山東倒戈,連陷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孫元化命令張燾與總兵官張可大出兵抗擊。未料張燾所屬遼兵大半投降孔有德,又有耿仲明在城中內應,登州被攻陷,公沙等多名葡兵陣亡。
廣西道試御史蕭奕輔指責孫元化放任孔有德,又說張燾「卸罪於波濤,借詞於風汛」。其死因有多種說法,據《明史·徐從治傳》中說他因孔有德兵變被逮。又據《明思宗實錄》稱其被叛軍所俘,因拒絕投降而自縊身亡。
Remove ads
著作
據《明史·藝文志》和《千傾堂數目》,錄有張燾和孫學詩合寫的《西洋火攻圖說》一卷,至今尚未發現此書。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