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若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若羲(17世紀—17世紀),昊東,號帶三,又如庵南直隸松江府青浦縣[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張若羲是景泰五年進士張祚的玄孫,崇禎十二年(1640年),以青浦縣學生中式應天鄉試舉人[2]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士,授福建泉州推官

隆武間,和徐丙晉同時獲賜銀牌,歷升兵部職方司主事員外郎郎中福京清朝軍隊攻陷,張若羲隱居白龍潭耕種自給,自號味閒漫樵,拒絕知府薦舉隱逸;表弟朱彝尊來訪,他拿著鋤頭、戴著斗笠於田裡相揖,又在破屋中收留處士吳騏。其後他發病嘔血,自歎說:「這是萇宏的血,千古不化。」七十六歲去世,著有《楞嚴經注》[1][3][4]

家族

曾祖張憲,陝西都司都事。祖父張大綸,廩生。父張七奇,庠生。[5]

張豫章,康熙戊辰進士。

引用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