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倉孝和

中国自然科学史家,教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倉孝和(1923年—1984年),曾用名張萬生張健民,男,河南中牟人,中國自然科學史家,教育家。

快速預覽 倉孝和, 出生 ...

生平

1923年生於天津。祖籍河南省中牟縣倉寨村。清乾隆年間翰林倉聖脈七世後裔[1]。1943年參加革命。1945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化學系,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帶領重慶市各大學兩百餘名青年大學生投奔中原解放區,先後在359旅、中原民主建國大學工作[3]。1946年夏,赴北平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歷任東單區學委書記,育英中學(現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市教育工會宣傳部副部長,市科聯委員等職。1952年與陶鳳娟結婚[4]。1953年12月開始擔任北京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和北京市教育局黨組成員。1954年初,根據中共北京市委的決定,在教師進修學院的基礎上籌建北京師範學院。倉孝和在凌莎就任院長前,主持校務工作。

此後歷任北京師範學院教務長、黨委副書記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調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1980年參與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任副理事長[5],1981年開始撰寫《自然科學史簡編》。1983年3月,接替崔耀先擔任北京師範學院院長。

1984年5月8日在北京去世[6],其遺著《自然科學史簡編》在北京師範學院申先甲、孫念台、陶鳳娟的補充和整理下於1988年出版[7]

Remove ads

出版物

代表作《自然科學史簡編》榮獲1989年首屆全國科技史優秀圖書榮譽獎。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