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輕度颱風艾陶 (2015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輕度颱風艾陶(Tropical Storm Etau,國際編號:151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82015)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個被命名的風暴。「艾陶」一名是由美國所提供,是帛琉語,風暴中的雲的意思。[1][2]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2015年9月5日早晨,一個向西北方向移動對流區在關島西北約300海里處被發現,其深對流帶其中在底層環流中心西北側,位於系統東北象限的反氣旋給系統提供了一個低垂直風切和弱流出的環境[3]。同日晚些時候,該熱帶擾動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氣壓[4]。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熱帶低氣壓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5],同日下午,日本氣象廳發布了對該系統的第一次報告[6]。7日凌晨,日本氣象廳升格系統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陶」[7]。同日清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風暴發出第一次警告,指出該系統已經增強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8W」[8]。此時艾陶沿副熱帶高壓的西側朝東北方向移動,並發展出深對流帶覆蓋住其暴露且不明確的低層環流中心[9]。
同日下午,衛星圖像顯示風暴在極向流出改善的情況下增強了中心附近的對流,並持續沿副熱帶高壓的西側邊緣移動[10]。同日晚上,系統在有力的高層環境下繼續維持穩定的流出和對流[11],這使得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深夜升格艾陶為熱帶風暴[10]。次日早晨,風暴的南側和北側的對流均得到了加強,並更加緊密的包裹住了低層環流中心。微波圖像顯示系統中心出現了眼狀特徵[12]。下午,日本氣象廳的報告顯示風暴已經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13]。風暴之後進入到西北側的中緯度槽帶來的強烈垂直風切區,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優秀的極向流出帶來的影響。此時風暴仍沿副熱帶高壓的西側移動,逐漸接近日本東海岸和中緯度槽[14]。風暴在8日深夜至9日凌晨期間出現一次對流的突然增強,但對流在9日清晨開始衰弱,並進入有30至40節強度垂直風切的斜壓區,開始向溫帶氣旋轉化,此時系統維持55節的強度[15]。日本時間9日早上10時,艾陶在日本愛知縣知多半島登陸[16],多光譜衛星顯示風暴出現了斜壓帶內特徵的帶狀雲系,低層環流中心受日本陸地影響持續衰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據此在同日正午發出最後的警報[17]。風暴在同日下午被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風暴[18],並在同日晚上轉化為溫帶氣旋[19]。
Remove ads
影響

艾陶在日本時間9月9日10時在愛知縣知多半島登陸[16],在艾陶侵襲期間,日本多地普降豪雨。為應對艾陶造成的豪雨,日本氣象廳在10日的0時、8時和次日的4時對栃木縣、茨城縣和宮城縣發布了最高級別的「特別警報」[20][21][22]。艾陶侵襲期間,三重縣的鳥羽市和宮城縣的栗原市出現一小時超過70公釐的猛烈降雨[23],而在栃木縣的日光市,風暴為該地在10日和11日的24小時內帶來了超過550公釐的降雨[23]。另外,北海道襟裳岬在艾陶侵襲期間錄得最大持續風速22.8公尺/秒,而東京都的神津島村錄得最大瞬間風速30.9公尺/秒[16]。
艾陶在日本造成8人死亡,79人受傷[24]。受風暴以及其轉化後的溫帶氣旋影響,日本各地出現大量地質災害,全日本有17個都道府縣出現了總計149處的地質災害[25]。在艾陶侵襲期間,風暴帶來的大雨致使日本19條河流決堤、67條河流出現漫壩等水情[25]。在利根川流域的栃木縣小山市和栃木市均在大雨中出現漫堤,致使超過3,000幢房屋入水[16]。風暴在日本全國造成了3,946幢房屋損壞,而其中茨城縣出現了3,836幢;另有75幢房屋在風暴中被完全摧毀[24]。受風暴影響,國土交通省在8日對在靜岡縣濱松市東區、南區的接近25萬人發出避難勸告,其中超過7萬人被要求強制避難[26]。
另外,在鬼怒川流域的茨城縣常總市三坂町,在河道下游約21公里處出現決堤,導致下游出現約40平方公里的地區被洪水淹沒[25]。在洪水中,有2人在洪水中喪生,約11,000幢房屋在洪水中出現不同程度入水[16]。洪水還使得鬼怒川東側的淨水站和給水站浸水而致使鬼怒川東側的地區全部停水,至少11,800戶受到影響[16]。洪水還導致茨城縣常總市、坂東市、筑波未來市的超過兩萬條電話線被切斷,接近六千個FLET'S的用戶也一時訪問網際網路[16]。
受風暴引發的地質災害影響,在茨城縣有多所發電站遭到破壞,致使茨城縣常總市、筑波未來市和栃木縣日光市的東京電力管區內有11,800戶家庭停電[26]。
- 以下為9月7日至11日期間總降雨量的地區及雨量紀錄[26]:
- 以下為9月7日至11日期間出現較大風力的地區及風力[26]: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