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十诫的第四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或譯「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זָכוֹר אֶת יוֹם הַשַׁבָּת לְקַדְּשׁוֹ] 錯誤:{{Lang-xx}}:拉丁字母轉寫第 21 個字元「安」不是拉丁字母。(幫助))是十誡之一,記載於聖經的妥拉中[1]。
誡命的完整內容如下:
“ |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以及在你城裡的寄居者都不可做工。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 ” |
——《出埃及記》,20:8-11(和合本)[2] |
“ | 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六天應該勞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當守的安息日;你自己、連你的兒女、你的僕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間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因為上主在六天內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為聖日。 | ” |
——《出谷紀》,20:8-11(思高本) |
Remove ads
背景
根據聖經記載,當神在西奈山向以色列人頒布十誡時,命令他們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不可做工,並要讓全家都停止勞作[3]。這是為了紀念神創造天地的作為,並認可祂在創世周中賜予第七日的特殊地位[4]。
古代的理解
妥拉將安息日的概念既描述為第七日的休息,也包括讓土地在每個第七年休耕[5]。這不僅是對神在創世周第七日安息的記號和紀念[6],也是為了讓僕人、家人和牲畜得以休息和恢復[7]。
除了安息日和安息年,七日周期也是聖經中許多指示的關鍵。例如,對疑似患有皮膚病的人進行祭司檢查後需要隔離七天,然後祭司會重新檢查並決定其潔淨或不潔[8]。其他特別的日子包括第七個安息日之後的一天[9],第七個月的第一天[10],以及潔淨病或其他不潔事件後儀式潔淨的日子[11]。
在耶利哥戰役中,約書亞指揮軍隊連續七天圍繞耶利哥城,每天繞行一次,而第七天則繞行七次[12]。
妥拉描述了未遵守安息日為聖日的行為將受到死刑懲罰[13]。如果未守安息年,將會在因背約而導致的被擄時期中得到補償[14]。
安息日也有祭品獻上和擺設餅的要求[15],還有特別的安息日獻祭[16]。
贖罪日被視為「安息日中的安息日」[17]。這一天,大祭司唯一一次進入至聖所,內有裝著刻有十誡石版的約櫃。若未遵守儀式要求或在非贖罪日進入至聖所,祭司將面臨死亡[18]。
Remove ads
猶太觀點
伊本·以斯拉(Ibn Ezra)認為,《出埃及記》中關於十誡的記載是完全按照石版上寫的內容記錄的,而《申命記》中不同版本的記載則是摩西的話,提醒以色列人遵守誡命,「正如耶和華你的神所吩咐的。」[19] 伊本·以斯拉解釋說,摩西在《申命記》中沒有重複提到誡命開頭關於六日創造的內容,因為《申命記》中的誡命本身已經通過「正如耶和華你的神所吩咐的」這句話回溯到《出埃及記》的誡命。相反,摩西在《申命記》中揭示了誡命的另一個動機,即奴僕在安息日得以休息,使以色列人能夠記住他們曾在埃及為奴,但耶和華將他們救贖出來。[19]
拉比摩西·本·納赫曼(Ramban,即拉班)也認為,《出埃及記》中關於安息日誡命的版本是神直接宣告的,而《申命記》中的版本則是摩西的複述和解釋。拉班指出,摩西希望強調,禁止工作的命令甚至延伸到農業勞作和食物生產。他進一步解釋了在兩個版本中不同的理由:《出埃及記》中提到的理由是創造,而《申命記》中提到的是出埃及。出埃及的事件進一步證實了耶和華作為世界創造者的身份。因為只有創造者才能完全掌控自然元素。
“ | 因此,安息日是對出埃及事件的紀念,而出埃及事件又是對安息日的紀念,因為在安息日,人們會記住並宣告,正是耶和華……在創世之初創造了萬物……他在這裡(《申命記》中)沒有解釋休息的理由是因為耶和華在六日之內創造天地,因為這一點在妥拉中已經多次提到。他反而解釋說,通過出埃及,他們將知道是祂一言即出,天地萬物便隨之而成,並且祂在那日停止了一切工作。[19]</ref> | ” |
邁蒙尼德(Rambam,即拉姆巴姆)認為安息日誡命的兩個理由都同等重要:
“ | 耶和華吩咐我們在安息日停止工作並休息,出於兩個目的;即:(1)確認創造論的真理,這直接引導我們相信神的存在;(2)記住神的恩慈,將我們從埃及人的奴役中解救出來——因此安息日是雙重的祝福:它帶給我們正確的觀念,同時也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19]</ref> | ” |
基督教觀點
在新約中,與十誡其他九條對應的道德指令被重複提及,但關於安息日的誡命則明顯缺失。[20]然而,安息日誡命的背景和猶太教的理解貫穿了許多新約敘述和討論。[21]
例如,耶穌被描述為指出猶太人對摩西律法的誤解,他們將安息日的要求變得比神所要求的更為嚴苛。耶穌指出,在安息日吃東西並不違法,即使是從田間摘下麥穗果腹。行善於安息日也是合法的。治病是一種憐憫的行為,而耶穌作為「安息日的主」,是充滿憐憫的。因此,對耶穌在安息日治病的指責是站不住腳的。[22]
“ |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經過麥地。祂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法利賽人看見,就對祂說:「看哪!你的門徒做了安息日不可做的事。」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他怎麼進了神的殿,吃了陳設餅,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吃的,唯獨祭司才可以吃。再者,經上記著,在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的規矩,還是無罪的,你們沒有念過嗎?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比殿更大的。你們若明白『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 ” |
——《馬太福音》12:1-8(和合本)[23] |
“ |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由麥田中經過:他的門徒餓了,開始掐麥穗吃。法利塞人一見,便對他說:「看,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許作的事。」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沒有念過:達味與那些同他在一起的人,饑餓時,作了什麼?他怎樣進了天主的殿,吃了供餅?這供餅原是不准他吃,也不准同他在一起的人吃,而是只許司祭吃的。或者你們在法律上沒有念過:安息日,司祭在聖殿內違犯了安息日,也不算為罪過嗎?但我告訴你們:這裏有比聖殿更大的。假如你們瞭解『我喜愛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你們就決不會判斷無罪的人了,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 ” |
——《瑪竇福音》12:1-8(思高本) |
Remove ads
天主教會認為「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出谷紀》20:8–10)的誡命是遵守「大誡命」的一部分,即「盡心、盡性、盡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馬爾谷福音》2:27–28)。[24] 天主教強調安息日的聖潔性(《出谷紀》31:15),[25]並將其與天主在創造天地六日後第七日的安息聯繫起來(《出谷紀》20:11),[26]視為對以色列從埃及為奴之地被解救的提醒(《申命紀》5:15)。[27] 同時,這也是對「工作之奴役」和「金錢之崇拜」的抗議(《出谷紀》31:17, 23:12)。[28]
馬丁·路德認為,在外在的遵守方面,安息日的誡命僅適用於猶太人,對基督徒並無嚴格約束。然而,路德認為自願選擇一天作為休息日,並專注於閱讀聖經、敬拜神和禱告,是智慧之舉。他認為這一天不必特定為某一天,但可以延續星期日(主日)這一長期傳統,因為沒有必要通過不必要的創新造成混亂。路德強調,單單通過休息無法使某一天變得聖潔,而是通過個人在神的話語中尋求聖潔來實現這一目標。[29]
“ | 因為神的話語是所有聖所中至高的聖所,甚至是我們基督徒唯一知道和擁有的聖所……神的話語是使一切聖潔的珍寶,通過它連所有聖徒本身也得以聖潔。因此,無論何時,當神的話語被教導、宣講、聆聽、閱讀或默想時,因著這話語而不是外在的行為,個人、時間和工作都被聖化。因此,我常說,我們的整個生命和工作都必須按照神的話語來安排,才能使其蒙神悅納並成為聖潔。這就是這個誡命的意義和實現。 | ” |
——《大問答》, 馬丁·路德[29] |
在《創世論:創世記1-3章的批判與靈修注釋》中,路德還對安息日的理由、重要性和持續意義發表了以下評論:
“ | 神並未將天堂、地球或其他任何受造物分別為聖,但祂卻將第七日分別為聖。這是神特別設計的,為了讓我們理解第七日特別用於敬拜神的目的。凡歸屬於神並專門從世俗用途中分別出來的,都是聖潔的……
因此,這段經文表明,即使亞當未犯罪,他仍然會遵守「第七日」為聖潔的日子;即他會在那一天教導他的子孫後代關於神的旨意和敬拜。 此外,通過安息日的聖化,也清楚地表明,人被創造的特別目的就是為了認識和敬拜神。安息日並非為牛羊設立,而是為人設立的,以便人們在那神聖的日子裡操練並增長對神的認識。雖然人因罪失去了對神的認識,但神仍然願意祂關於聖化安息日的命令繼續保留。祂願意在第七日宣講祂的話語,並實行其他由祂設立的敬拜部分,使我們首先嚴肅地思想我們的處境:我們是為認識和榮耀神而被創造的;並通過這些神聖的手段,在我們的思想中保持對未來永恒生命的盼望。 |
” |
這裡可以看出,路德並未主張創世記中的安息日誡命是可以被廢除的。它是宇宙創造者的命令,且有其明確的目的。
Remove ads
約翰·加爾文認為,既然耶穌基督完成了安息日的意義,基督徒便不再受安息日的約束(參見舊約律法的廢止)。然而,加爾文強調,由於基督徒在洗禮中與基督同埋葬,並因死里復活歸榮耀於神父(《羅馬書》6:4),基督在安息日中完成的意義並非每周一天的休息,而是要求「我們的整個人生,直到完全舍己,被神的生命充滿。」[30]
加爾文還教導說,屬靈的智慧值得每天花一部分時間,但由於許多人軟弱,無法每天聚會,因此教會效仿神設立的每周模式是有用的。這種教會實踐並非模仿猶太人對形式的拘泥,而是以有益且可預測的方式安排教會生活,以便會眾有機會聆聽神的話語,領受聖禮並參與基督教的禱告。[31]
安德烈亞斯·卡爾施塔特,馬丁·路德的同時代人,亦為新教改革的改革者,他作為維滕貝格大學的校長,主張在基督教中的安息日遵守第七日(即星期六)作為歸主為聖的日子。他和重洗派其他支持安息日的人因此受到批評,被指責為猶太化者及異端。[32]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描述安息日是從創造開始的第七日,直至基督復活後改為第一日(主日)。[33]
“ | 第六條:在福音之下,禱告或任何其他部分的宗教敬拜現在都不再與執行地點相關,也不因某特定地點而更加可悅納。然而,神當在任何地方被敬拜,以靈與真誠敬拜祂。私人家庭每日的敬拜,個人在隱秘處的禱告,乃至更莊重的公共集會敬拜,都不可因疏忽或故意怠慢而被棄之。[33] | ” |
Remove ads
在衛理宗中,「追求成聖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嚴格遵守」十誡。[34] 衛理公會教會的《一般規則》要求「遵守所有神的教規」,包括「參加神的公共崇拜」,並禁止「在主日進行普通的工作,或買賣交易」。[35] 因此,「衛理宗對主日的遵守源於他們認為,主日作為休息日的遵守實現了使安息日為聖的誡命。」[34] 《聖經衛理宗教會規範》(2014年版)中關於主日的條文如下:[36]
“ | 我們相信,主日,即一周的第一天,被基督教會慶祝為基督徒的安息日。我們虔誠地將其作為休息和敬拜的日子,也是救主復活的延續性紀念。因此,我們在這一天避免世俗的工作和商業活動,唯有憐憫或必要之事例外。[36] | ” |
從神學角度來看,衛理宗認為星期日是「特別的,但不是唯一的敬拜日。這一天因神的祝福而被分別為聖,回顧了創造和復活,要求擺脫世俗的勞累和責任,同時也預示了所有信徒盼望的主的末日。」[35]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相信,主仍命令他們遵守安息日。主應許他們,如果遵守這一誡命,他們將「承受地上的豐盛」。[37] 信徒被教導安息日應為聖日,用於聖潔的活動。後期聖徒每周參加聖餐聚會,包括按主在最後的晚餐中指示使徒的方式領受餅和水以紀念耶穌基督。其他安息日活動可能包括:禱告、默想、研讀聖經和後期先知的教導、閱讀健康有益的材料、陪伴家人、探望病人和困苦之人,以及參加其他教會聚會。[38]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從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遵守安息日。[39] 在日不落或極夜的地區,例如斯堪地那維亞北部,通常選定一個固定時間(如下午6點)作為「日落」。在安息日期間,復臨信徒避免世俗工作和商業活動,但醫療救助和人道主義工作例外。儘管文化上有所不同,大多數復臨信徒還避免在安息日購物、運動或進行某些形式的娛樂活動。復臨信徒通常在星期六早晨舉行教會禮拜,有些人也會在星期五晚上聚會以迎接安息日(有時稱為「晚禱」或「開啟安息日」),並在安息日結束時再次聚會。
傳統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認為十誡(包括關於安息日的第四誡)是神的道德律的一部分,未因耶穌基督的教導而被廢除,仍然適用於基督徒。[39] 復臨信徒通常區分「道德律」(即十誡)和「禮儀律」(如獻祭制度),認為道德律對基督徒仍然有約束力,而禮儀律的預示性事件已因基督的十字架受死而應驗。[來源請求]
參見
- 星期日購物
注釋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