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彩畫
起源與中國的,塗在木造建築的梁與斗栱表面的彩色裝飾畫,在全漢字文化圈都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彩畫,是東亞傳統建築及器物上的裝飾畫,由於經常用於建築物上,又稱建築彩畫、建築彩繪。[1][2]
![]() |




古代建築上的彩畫主要繪於樑和枋、柱頭、窗櫺、門扇、雀替、斗拱、牆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欄杆等建築木構件上。主要以梁枋部位為主。
中國彩畫
宋朝的彩畫承前啟後,宋式彩畫在《營造法式》中有專門的記載[3]。
宋式彩畫分為三等六類:
- 第一等
- 五彩遍裝:是宋代規格最高的殿堂彩畫,建築的梁、枋、柱、斗拱、椽子……每一構件均施彩畫,用色華麗,遍用青、大青、黃、赤黃、朱、綠、紫、金、赭各色。宋式彩畫五彩遍裝色彩斑斕、花卉、鎖紋、飛仙、走獸等花樣,種類繁多,遠比清式彩畫複雜。現存宋代建築的五彩遍裝彩畫,由於歷經八百餘年中多次重畫,絕大多數已經面目全非,位於山西大同市華嚴寺內,僅存宋式五彩遍裝彩畫實例。五彩遍裝所用的花紋分華紋、瑣紋、飛仙、飛禽、走獸、雲紋等類別,每類又分為若干品。
- 碾玉裝:色調以青、綠為主,外楞緣道用多層青綠或綠疊暈,外留白暈,宛如磨光的碧玉,故名「碾玉」。有時局部也用五彩或紅色作為點綴。其紋樣如華紋、鎖紋、飛走等,同五彩遍裝。由於碾玉裝的色料以冷色系的青、綠為主,與金朝出現的紅牆黃瓦宮殿建築的總體色調搭配,因此為後世所繼承,發展為明代的旋子彩畫。
- 第二等:
- 青綠疊暈棱間裝、三暈帶紅楞間裝:這兩種彩畫以青、綠暈染邊紋,基本不畫華紋。分為青綠兩暈、青綠三暈、青綠紅三暈三種做法。主要用於斗拱之類的構件。
- 解綠裝飾:將梁額斗拱等構件施以土朱色,柱緣用青綠疊暈為緣道。
- 第三等:
- 丹粉刷飾:各部位顏色均為平塗,色調以暖色係為主,用白粉或墨粉勾邊,不作疊暈處理。通常面上用土朱通刷,下楞用白粉闌畫緣道。
- 別等:
- 雜間裝,是將以上五種彩畫在一棟建築中互相搭配使用的做法,不但節省工料,而且由於冷暖色系互相搭配,可使建築藝術處理獲得特殊效果。通常有以下幾種類別:
- 五彩間碾玉裝:建築中6/10用五彩遍裝,4/10用碾玉裝
- 碾玉間畫松紋裝:以解綠裝中的「松紋裝」為主,碾玉裝占3/10
- 青綠三暈楞間裝、碾玉間畫松紋裝
- 畫松紋間解綠赤白裝
- 畫松紋、卓柏間三暈楞間裝
- 雜間裝,是將以上五種彩畫在一棟建築中互相搭配使用的做法,不但節省工料,而且由於冷暖色系互相搭配,可使建築藝術處理獲得特殊效果。通常有以下幾種類別:
Remove ads
從宋式彩畫到清式彩畫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又繁到簡的過程。 清式彩畫主要分為[4]:
朝鮮彩畫
用途
彩畫除了裝飾之外,還可以防止滲水。
彩繪藝師
臺灣著名的彩繪藝師[7]
- 江寶
- 洪寶真
- 洪詩榮
- 吳烏粽
- 吳萬居
- 黃榮貴
- 黃鎮邦
- 許章瑞
- 許幼,許章瑞兒子
- 許連成(1919年-2002年),許幼兒子,師承許章瑞
- 許榮華
- 劉家正,師承曾竹根、丁網、潘麗水、蔡草如,台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8][9]
- 莊武男(1942年-),師承洪寶真,新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10]
- 蔡龍進,師承潘麗水,新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11]
- 李九時
- 李金泉,李九時兒子,師承李九時
- 李秋山(1914年-1997年)
- 李秋江
- 傅錠英,師承李秋山
- 傅伯村,傅錠英兒子
- 邱玉坡,來自潮州大埔縣橫溪
- 邱鎮邦[12]
- 邱有連,邱鎮邦兒子
- 張劍光
- 王順
- 李登勝
Remove ads
- 柳德裕(1902年8月2日-1959年)
- 卓福田,作品有:內惟青雲宮門神、士林慈誠宮龍虎門廳門神 [18][19]
- 馮進興(1944年-),師承卓福田,高雄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20][18][21]
- 陳秋山[22]
- 洪老傳[23]
- 洪平順,雲林縣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24][25]
- 許良進,師承許報祿,雲林縣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23][26]
- 黃矮(1890年 - 1974年)
- 陳柱
- 李摘
- 李漢卿,李摘兒子
- 方阿昌
- 蘇濱庭
- 許報祿
- 郭豐佐(1956年 - ),師承洪老傳、陳秋山[23]
- 王寶樹[27]
臺南潘氏彩繪家族[28]:
- 潘春源(1891年-1972年)
- 潘麗水(1914年-1995年),潘春源兒子,師承潘春源
- 潘岳雄(1943年-),潘麗水兒子,師承潘麗水,台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29]
- 曾竹根(1910年 - 1984年),師承潘春源,字雲林[30]
- 丁網(1912年 - 1972年),師承潘春源,字雲鵬
- 丁清石(1940年 - 2003年),丁網兒子[30]
- 丁清山,丁網兒子[30]
- 丁清川,丁網兒子[30]
- 薛明勳(1936年 - 2001年),師承潘麗水,作品有:臺南藥王廟、全臺首邑縣城隍廟、臺南三山國王廟[31][32]
- 王妙舜(1947年 - ),師承潘麗水,作品有:臺南德化堂、竹篙厝仁和宮、臺南西來庵[31][33]
- 蔡龍進(1948年 - ),師承潘麗水,作品有:臺南辜婦媽廟、板橋慈惠宮、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台北行天宮、艋舺龍山寺[31][34]
- 蘇天福,師承潘麗水[35]
- 廖慶章,師承臺南潘氏,台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29]
臺南陳氏彩繪家族[36]:
Remove ads
- 朱錫甘
- 黃文華(1897年 - 1968年 )
- 黃友謙(1932年 - ),黃文華長子,澎湖縣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41]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