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彼得·J·卡岑斯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彼得·約阿希姆·卡岑斯坦(Peter Joachim Katzenstein,FBA,1945年2月17日出生)是一位德裔美國政治學家。他是康奈爾大學沃爾特·S·卡彭特國際研究教授。卡岑斯坦在比較政治學、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曾任美國政治學會會長。[1][2][3]

快速預覽 彼得·卡岑斯坦Peter Katzenstein, 出生 ...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家間體系中的文化、宗教、身份認同和區域主義,並因此被稱為建構主義思想的倡導者。[4]他經常通過與羅伯特·基歐漢的合作項目與新自由制度主義學派聯繫在一起。他以其對法團主義的影響力研究而聞名。[5]

Remove ads

生平

彼得·卡岑斯坦於1945年2月17日出生於德國漢堡。19歲時移居美國。1967年,他獲得斯沃斯莫爾學院的文學士學位,主修政治學、經濟學和文學。[6]在斯沃斯莫爾學院期間,他與同學瑪格麗特·萊維和大衛·萊廷一起上課,這兩位後來都成為了傑出的政治學家。[7]次年,他獲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理學碩士學位,六年後又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分離的夥伴:1815年以來的奧地利和德國》。在哈佛大學,卡岑斯坦深受卡爾·多伊奇的影響。[6]1979年加入美國國籍。[6]

1971年,他在哈佛大學政府系擔任教學研究員。次年,他成為麻薩諸塞大學西歐比較政治學的兼職講師。1973年至1977年,他在康奈爾大學擔任政府學助理教授,之後三年擔任副教授,直至1980年。1980年至1987年,他擔任政府學教授,最終接受了康奈爾大學沃爾特·S·卡彭特國際研究教授的職位,任教至今。1980年至1986年,卡贊斯坦擔任國際關係領域權威期刊《國際組織》的主編。[1]

卡岑斯坦曾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2008-2009年)。

Remove ads

獎項

1987年,他當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6],2009年當選為美國哲學學會院士。1974年,他因國際關係領域的最佳論文獲得美國政治學協會海倫·德懷特·里德獎。1986年,卡贊斯坦榮獲美國政治學協會頒發的伍德羅·威爾遜獎,該獎項旨在表彰美國出版的最佳國際事務著作。1993年,他與大河原伸夫共同榮獲大平正芳紀念獎。2015年,他當選為英國國家科學院通訊院士。[8]2020 年,他獲得了約翰·斯凱特政治學獎。[7]

家庭

1970年,他與美國政治學家瑪麗·費恩索德·卡岑斯坦結婚。[6]他們育有兩個孩子,現居住在紐約州伊薩卡。他會說德語和英語。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