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後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後勁
Remove ads

後勁,早期亦有寫作后勁后硬後硬[註 1][2],是台灣高雄市楠梓區的一個聚落名稱,位於該區中央偏東,並延伸至東南部地區。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仁昌里最東端、翠屏里、加昌里東北端、瑞屏里、金田裡、宏榮里不含西北部及西南部、宏毅里、錦屏里、玉屏里、稔田裡、宏南里不含西部及西南部。

快速預覽 後勁 ( 后勁、后硬、後硬 ), 國家 ...
快速預覽 表記, 漢字 ...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後勁舊部落含蓋了楠梓區境內的錦屏里、玉屏里、金田里、稔田里,以及瑞屏里[3]。整個後勁地區則位在半屏山後勁溪所夾區域[4],四周傳統上有左營右昌、楠梓(楠梓坑)等聚落。同時,後勁也位處高雄煉油廠楠梓加工區、宏毅社區(中油宿舍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以及高雄都會公園(原西青埔垃圾掩埋場)[4]之間。

行政區劃沿革

Thumb
20世紀初《台灣堡圖》中所繪的後勁、後勁庄與鄰近地帶。

後勁在清朝時期屬於福建臺灣省臺南府(1887年建省前為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鳳山縣半屏里後勁庄;日本統治初期改府為縣,改縣為支廳,半屏里改為臺南縣鳳山支廳所轄;1897年全臺重劃,改為鳳山縣打狗辨務署管轄;1898年鳳山縣併入臺南縣,打狗辨務暑併入鳳山辨務署。

1901年時廢縣置廳,廳下設支廳,後勁庄歸鳳山廳楠梓坑支廳管轄;1909年時,鳳山廳併入臺南廳,後勁庄與周圍三庄設為楠梓坑支廳下轄的後勁區,後勁庄為後勁區役場(類似今之區公所)所在處[5]

1920年行政區改制後,後勁庄改為高雄州高雄郡楠梓庄所轄的大字「後勁」[6],下有「後勁」、「月眉」小字。

1924年高雄州高雄市成立,同時高雄郡廢除,此時後勁做為楠梓庄的一部分,被編入岡山郡管轄。1943年高雄市擴編時楠梓庄部分併入高雄市,後勁於此時併入高雄市。

戰後初期後勁改制為中華民國臺灣省高雄市下的「後勁區」,1945年併入楠梓區,成為該區一部分。

Remove ads

歷史

後勁地區早期是蔦松文化[7]與鳳鼻頭文化[8]的分佈範圍,當地有後勁遺址[9],出土有貝塚等文物,屬於距今2000到400年左右的金屬器或金石併用時期[10]

「後勁」一名,是源自鄭成功的抗「七十二鎮」之一,稱「後勁鎮」[4]明鄭在台灣建立政權後,派遣各鎮設屯開墾,其中後勁鎮即是在今日後勁一帶拓墾[4][11]

清朝時期,由於後勁位置靠近左營鳳山縣城,因此有許多移民進入,並逐漸發展成為是高雄地區的早期街市之一,當地至今仍保有老街[7]與陳家、林家等古厝[12]

Thumb
二戰時期美軍所攝的燃料廠空照圖,左下可見當時的後勁聚落。

1913年,在後勁溪與楠梓坑溪匯合處附近建設了稱做「水龍頭」的抽水站,以供應甘蔗等農業灌溉所需[4][13]。同時後勁也成為橋仔頭糖廠的一座衛星聚落[7]。1933年底的統計中,後勁有人口約2283人[14]。到了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15][16]在後勁設廠[4]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於1946年於海軍燃料廠原址設立中油高雄煉油總廠。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高雄要塞司令部曾派兵包圍廠區,之後有數名工人被逮捕或擊殺[17][7]

後來煉油廠進一步擴充廠區,包括1968年設立「一輕」,與1975年設立「二輕」等輕油裂解[4][18]。同時,楠梓加工出口區也在1969年設立於後勁的農田地帶,[4]後勁也因此成為外地勞工與稍後的外籍勞工聚集地[7]

配合一輕與二輕關廠時程,政府在1987年計劃再於後勁設立「五輕」[19],並引發長期的「後勁反五輕」抗爭運動[4][13]。1990年,五輕在警力戒護下動工,同時也承諾25年後「遷廠」,並於1994年啟用[18][20]

2006年8月1日,轄內和平國中、和平國小依傳統地名,正名後勁國中後勁國小。2008年通車的高雄捷運紅線,在後勁聚落旁設有後勁站[21]

重要廟宇

  • 後勁聖雲宮:創建於明末清初,主祀保生大帝,位於聖雲街129號,為該地境主廟。
  • 後勁鳳屏宮:創建於清朝末年,主祀五穀仙帝,後勁東路22號。
  • 後勁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迦藍尊神,位於後勁西路122號。
  • 後勁有萬應公廟:位於學專路372號。
  • 後勁明修堂:主祀關聖帝君,位於後勁東路132巷15號。
  • 後勁南海堂:主祀觀世音菩薩,位於高峰街30巷17號。

注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