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Remove ads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簡稱可換鏡頭相機,是一種鏡頭可以更換的數位相機,於2010年代後逐漸興起,屬於消費型數位相機數位單眼相機之間的交集。與數位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沒有使用反光鏡五稜鏡的光學觀景窗系統來作取景用途,與類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可以交換鏡頭、片幅通常也較大。

Thumb
奧林巴斯E-P2
裝上定焦餅乾鏡,具有4/3規格感光器的無反光鏡單電相機
Thumb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這種相機的中文名稱有單電相機微單相機無反相機、小單眼、微單眼、輕單眼、無反單眼、可換鏡頭數位相機、電子取景可換鏡頭相機等[1]。英文名稱有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sMILC)、Digital Single-Lens Mirrorless(DSLM)、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EVIL)等。其中,MILC是消費者技術協會於2015年選定的正式名稱[2]

Remove ads

簡介

無反光板可換鏡頭相機的特點是,與數位單眼反光相機(DSLR)相比,省去反光鏡結構,因此無反相機的法蘭距普遍小於單眼相機,能拍攝跟數位單反相機一樣的高品質相片與相同的景深效果,但機身體積(尤其是在厚度上)一般比數位單反相機小。但因光學原理的關係,可換鏡頭相機所使用的鏡頭,其體積通常與感光元件尺寸相同的數位單眼相機所使用之鏡頭相當。

可換鏡頭相機的構造與鏡頭與數位單眼相機相似,也因此在使用與保養上和數位單眼相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例如換鏡頭時要避免入塵,以及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釋放快門讓機械快門簾幕活動以免故障。

由於推出之後在消費市場上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除了最早開始推動此類新規格產品的松下奧林巴斯之外,包括三星索尼賓得佳能尼康等製造商之後陸續投入開發可換鏡頭相機的行列。

命名與分類

由於是全新發展出的產品類別,可換鏡頭相機(此處指MILC)在中文領域沒有共通的稱呼方式,各家廠商也各自有自行定義的分類與命名。依照稱呼習慣的差異與翻譯而有不同,目前台灣的幾個主要網站通常都將之放在『可換鏡頭相機區』來做為報導或討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流的傳媒與個人從原理結構的特性上將這類相機命名為單電相機(乃是單鏡頭電子取景式相機的簡稱)[3]。而索尼公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將NEX系列ILCE系列稱為微單相機,並以「微單™」為商標(但不是註冊商標)。

台灣,此類相機沒有統一的稱呼方式,各製造商各自有不同的命名與分類。其中尼康稱其為微單眼[4],奧林巴斯稱其為微型單眼[5],松下、索尼與賓得士則直接將其放在數位單眼相機的類別之下,沒有另作分類[6][7][8]。除了各廠商的稱呼方式外,也有消費者使用小單眼輕單眼之類的稱呼。除此之外,因市場定位的重疊或機身尺碼、外觀造型的相似,初期也有消費者誤將此類相機與較為大型、高效能、高倍率變焦的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一起歸類在沒有明確定義的類單眼相機分類之中[9][10],但隨著可以更換鏡頭的小型相機數量增加,也逐漸轉變成不管設計原理相不相同,只要可以更換鏡頭就歸類為微單眼的分類方式。[11][12][13][14] [15]

香港,此類相機一般稱為可換鏡頭數碼相機。索尼、松下、三星、賓得士皆以可換鏡頭數碼相機命名此類相機[16][17][18][19]。尼康則以可換鏡數碼相機命名[20]。不過在香港坊間,以及一些當地網頁介紹,一般都以「無反」作為稱呼。雖然字意上,數位單眼相機亦屬於可換鏡頭數位相機,但一般都不會被歸類到此類別。與其他公司不同,奧林巴斯把此類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一起歸類,並將該類別稱為可換鏡頭數碼相機[21]

Remove ads

相關發展過程 

  •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EVIL)的發展與電子顯微鏡與醫療及工業用內視鏡過程有密切關係
  •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SystemEVIS)OLYMPUS最早將醫療型EVIS LUCERA SPECTRUM系統內視鏡概念轉變應用在數位無反光鏡相機上,EVIS系統 在數位電子的發展上使用在內視鏡上的成功而有這樣移轉的概念起源"如果單眼照相機也能直接取景不再透過反光鏡的反射直接在LCD上顯示觀看能否再縮小體積"原本應用在消化道上的腸胃鏡等的內視鏡概念就被提出應用在民生的數位相機上。
  • 內視鏡也應用在多種工業上的用途,例如:飛機發動機葉片裂痕檢查。

設計

功能取材於數位單眼相機,但設計理念上源自於數位相機,與數位攝影機上的發展精神,取消五稜鏡的設計,並直接由電子感光方式展現出來在LCD或可以加裝電子觀景器來完成取景的動作,少了反光鏡機構如此一來可縮小體積,也可換不一樣的鏡頭達成與數位單眼相機的功能,最早發售的是奧林巴斯4/3系統

系統比較

更多資訊 系統, 矚目機種 ...
Remove ads

優勢

MILC相機結合了消費型相機和數位單眼相機的好處,以下為一些例子:

  1. 相對消費型相機,它們提供更大的感光元件面積(部份擁有與APS-C單反相同的面積),故此可獲取較高的影像品質,同時可提升控制體驗;同時,他們可以更換鏡頭,相對消費型相機,拍攝的創造性更大。
  2. 相對DSLR相機,它們的體積較小和堅固(因移動部件較少),以及理論上可提供較相宜的價錢(雖然部份中高階MILC相機比入門級甚至中級單反更貴)。
  3. 當MILC相機組態「餅鏡」,可攜式性可媲美一些體積較大的消費型相機,惟組態較大鏡頭時可攜式性便會大打折扣。
  4. 電子觀景窗與背光螢幕可幫助攝影師在微光環境下對焦,亦容許攝影師在手動對焦時放大影像以檢查焦距。
  5. 由於不具備反光鏡,感光元件可更接近鏡頭,這容易以更低成本製作更輕巧高品質鏡頭(尤其廣角鏡)。同時再減去五稜鏡與縮小片幅後,相機成本大幅降低,但畫素數量卻仍然保持高水平。同樣,沒有反光鏡的開合動作,拍攝時震動及嘈音都比較少。
  6. 由於使用對比對焦系統,拍攝靜態影像時有較高的對焦準確度(基本上不易有移焦的光學誤差)。
  7. 技術發展速度極快。部分機型支援攝像的光學變焦和高速對焦。部分機型已經使用了OLED螢幕,oled電子眼窗。
  8. 技術發展速度極快。部分機型(如索尼NEX、Nikon1系列)已經可以通過鏡頭轉接環完美使用同品牌單反鏡頭,並且支援相位對焦。
  9. 因為法蘭距短,使用合適的接環後,可以轉接各類別家廠牌的鏡頭。部分機型支援峰值對焦,轉接手動對焦鏡頭也可以獲得較好效果。
Remove ads

劣勢

相對地,部分型號MILC亦有不少消費相機和DSLR有的限制,包括:

沒有光學取景器

光學取景器通常分為「單鏡頭反射(反光)式」和「雙鏡頭透射式(旁軸)」兩種。旁軸存在明顯視差,單反的視野率通常也無法達到100%(如佳能EOS5D,60D,600D視野率分別為98%,96%,95%)。但是,使用光學取景器的相機更省電,普遍型號單次充電可拍攝1000張以上,但MILC一般單次充電後都只能拍攝300至700張相片。

而較新型的相機擁有類似光學取景器的電子眼窗,比如Sony的NEX-7NEX-6,以及富士菲林的X-E系列。部分相機則可以通過專用介面來連接外接光學取景器,比如NEX-5NNEX-5R。但截至2019年,唯一擁有光學觀景器的無反相機就只有富士的X-PRO系列

鏡頭適性

由於設計上法蘭距的不同,即使為相同廠商的MILC也無法直接接駁自家單反的鏡頭,已有部分廠商推出接環以及含相位對焦與測光模組來解決。

另一方面,單反發展了超過一個甲子,鏡頭種類繁多,除了一般的變焦鏡頭定焦鏡頭的種類齊全,亦有今日無反系統所缺乏的魚眼鏡頭移軸鏡頭等。因為無反系統發展只有十多年,鏡頭的發展還需要時間。

高耗電

在高度電子化的相機世代下,相比使用相位對焦與TTL式測光的DSLR,MILC進行參數調整與影像檢視完全依賴高耗電的背光螢幕(LCD)。由於沒有光學取景器,即使是使用內建或外接的電子取景器,取景時也需要感光器件一直工作。另外拍攝對焦與測光值也全都交由中央處理器作運算,使用時續航力大大不如DSLR。

Remove ads

可換鏡頭介面設計

Thumb
松下Lumix DMC-GF1

以可互換鏡頭為主的4/3系統可讓奧林巴斯松下所主推行的4/3系統直接使互通鏡頭群有更多選擇,SONY更將NEX所採用E-Mount的攝影機VG-10也可以採用相同鏡頭進行互換與使用大大擴充攝影與錄影等機能連動性。

現行主要無反系統

  • 微4/3系統
  • 索尼E
  • 佳能EF-M
  • 佳能RF
  • 富士XF
  • 富士G
  • 徠卡M
  • 徠卡L
  • 哈蘇X
  • 適馬SA
  • 大疆DL
  • 三星NX
  • 三星NX-M
  • 尼康1
  • 尼康Z
  • 賓得Q
  • 賓得K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單電相機:卡片機身,單反功能《中國民航》2010年11月期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