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古拉吸血蝠
哺乳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古拉吸血蝠(學名:Desmodus draculae),又稱為大吸血蝠,為已滅絕的吸血蝠,棲息於更新世甚至可能至全新世早期的中美洲及南美洲,牠們的體型較牠們現存的近親吸血蝠大上30%。化石及未礦化的亞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墨西哥[1][2]、厄瓜多、巴西、委內瑞拉、貝里斯及玻利維亞[3][4]。
最晚期的德古拉吸血蝠化石來自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距今約300年前(約為西元1650年)的地層,曾發現吸血蝠屬的犬齒化石,目前該化石暫時被視為來自德古拉吸血蝠[5]。
Remove ads
分類與命名學
最早的德古拉吸血蝠化石於1965年由Omar J. Linares在鳥洞國家公園發現,於1968年他認為該化石可能屬於一種生存於更新世的吸血蝠屬物種[a]。正式的物種發表與描述出版於1988年,以Linares所採集的樣本,包括顱骨與部分顱後遺骸,為正模標本[6]。
作者將其種加詞命名為draculae,以最有名的德古拉為名紀念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吸血蝙蝠,並置於吸血蝠屬下[6]。德古拉吸血蝠有時又稱為大吸血蝠,肇因於牠們較現存吸血蝠碩大的體型[5]。
描述
德古拉吸血蝠為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吸血蝠,顱骨長度達31.2 mm(1.23英寸),肱骨長度約為51 mm(2.0英寸)。相較之下,現存的吸血蝠肱骨長度僅有32.4—42.4 mm(1.28—1.67英寸)。德古拉吸血蝠的顱骨狹長,具有向上彎的口鼻部[6]。依顱骨比例判斷,牠們的翼展可達50 cm(20英寸)、體重約為60 g(2.1 oz)。腦殼部分寬度為14.5—14.8 mm(0.57—0.58英寸),高度為13.4—14.8 mm(0.53—0.58英寸)[7]。
生物學
有些科學家認為德古拉吸血蝠以巨型動物群的血維生[8],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牠們以豚鼠小目物種的血維生[9],其他可能的獵物則包括平原兔鼠、鹿科物種與駱駝科物種[5]。
棲息與分佈地
德古拉吸血蝠的化石發現於墨西哥、貝里斯、委內瑞拉、巴西與阿根廷共六座洞穴之內[4]。在阿根廷發現吸血蝠化石的位置遠比現存吸血蝠的分佈地更南方約600 km(370 mi),這代表在當時該地的溫度可能較現在高至少 2 °C(36 °F)[5]。雖然並無化石證據支持,但科學家相信德古拉吸血蝠也分佈於厄瓜多、法屬圭亞那及蓋亞那[3],甚至可能曾經遍布整個南美洲[8]。
滅絕
德古拉吸血蝠被認為一直到很近期才絕種,因為部分找到的遺骸仍未完全化石化,但實際絕種的年代與原因仍然未知[3]。其中一個假說是牠們可能特別專一於吸食巨型生物群物種的血維生,但這些物種幾乎皆於第四紀滅絕事件絕種,牠們沒辦法改以更小型的獵物維生,因而絕種。
人類文化
科學家認為德古拉吸血蝠可能啟發了馬雅文化的蝙蝠神坎馬卓茲。另外牠們也被認為是巴西原住民穆拉人傳說中的Caoera,一種體型如禿鷹的巨大吸血蝙蝠[10]。
註釋與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