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駐福州領事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意志國駐福州領事館是歷史上德國派駐中國福州領事外交代表機構,最早在1864年起設立,至1917年關閉。建於福州市倉山區進步路16號的領事館館舍則由德商禪臣洋行贈予,後於1983年拆毀,現為福建師範大學生物系場地。

快速預覽 德國駐福州領事館 Deutsches Konsulat Futschou, 概要 ...

歷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定後,福州府被列為「五口通商」之一正式開埠。自1845年南台島英國領事館建立起,先後有17個國家在倉山一帶設立領事館代辦處[1]同治三年(1864年),德國(當時為德意志邦聯)向福州派遣了首任領事居茄,初期僅代表不萊梅漢堡。在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緒二十年(1894年)前則由美國領事兼任,後又從本國委派[2]。至民國六年(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中國作為參戰的協約國成員之一,正式向德國、奧匈帝國等國宣戰絕交,德國領事館被迫撤離[3]

歷任領事

以下為德國駐福州歷任領事[2]

更多資訊 中文名, 原文名 ...
Remove ads

建築

德國駐福州領事館設立之初的辦公場所已不可考。後德商禪臣洋行(Siemssen & Krohn)將建於洋墓亭附近(現程埔路172號)的禪臣花園贈送給領事館,館舍遂建於該花園中(現進步路16號)。館舍的具體建築時間尚未有明確記載,僅能確定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以後。領事館後門200米處一座紅磚二層洋樓為領事官邸,現為聚和路15號的德園[4]。中國對德宣戰後,該館舍和領事官邸作為敵產被北洋政府沒收。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起則劃撥給新創辦的福建省自然科學研究所使用,次年,改稱福建省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院於1951併入福州大學(即今福建師範大學),原址由生物系使用,至1983年拆毀,現為生物系飼養動物實驗室[1]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