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map
Remove ads

德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德語:Deutsche Botschaft Tirana)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設於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最高級別外交代表機構。現任德國大使為自2013年8月起就職的赫爾穆特·霍夫曼德語Hellmut Hoffmann

快速預覽 德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Deutsche Botschaft TiranaAmbasada Gjermane Tiranë, 概要 ...

大使館的辦公建築及大使官邸坐落於地拉那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大道8號。這條以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命名的街道兩側幾乎均為使領館,因此需要封閉穿行交通[1]。大使館下設政治處、經濟處、經濟合作科、領事處、武官處、文化處及新聞處[2]

Remove ads

歷史

德意志帝國在1914年阿爾巴尼亞發表獨立宣言英語Albani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後開始派遣總領事,駐地設於夫羅勒。1914年還向都拉斯派遣了一名總領事,因為那裡是德意志太子威廉作為親王的領地。1923年,拉道夫·馮·卡爾多夫德語Radolf von Kardorff被任命為駐阿國的臨時代理公使德語Geschäftsträger,這是在德國得到阿爾巴尼亞承認後的第二年。在戰間期公使館因成本原因而有數年被降格為領事館。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納粹德國占領阿爾巴尼亞後,當地除了總領事外還有德國全權委託的將軍、軍事化管理專員、外交部特使以及經濟和財政代表,他們都對阿爾巴尼亞的局勢參與了直接影響。[3]

1987年,當阿爾巴尼亞作為最後一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交的國家後,德國大使館最初是設於達伊蒂酒店德語Hotel Dajti的套房內,隨後又轉入在建現有大使館的對面建築辦公。現有大使館建築則是在1990年6月落成。首任聯邦德國大使為弗里德里希·克羅內克德語Friedrich Kroneck[4]

1990年也是阿爾巴尼亞的共產主義制度陷入動盪的一年。在首次遊行示威和一些青少年在春季逃離至義大利大使館英語Embassy of Italy, Tirana希臘大使館英語List of diplomatic missions of Greece後,7月1日又有四名青年男子翻牆進入德國大使館,其中一人遭阿爾巴尼亞國家保安局人員開槍射傷。在隨後的幾天內,逃難人數陸續上升,因此在7月5日已有800、至7月6日已達1500名難民湧入大使館領地。阿爾巴尼亞當局隨即對大使館實施停水,並禁止使館人員外出購買麵包。德國外交部則再派遣2名官員及1名醫生進駐。7月7日晚,一位阿爾巴尼亞女孩在大使館出生,她被取名為「Germana(意為德國人)」。7月8日晚,有3200人在大使館領地內觀看了當年世界盃足球賽決賽的直播(德國最終奪冠)[4]。7月12日至13日晚,曾在德國大使館、法國大使館法語Ambassade de France en Albanie、義大利大使館和希臘大使館避難的5000名難民分別乘坐巴士前往都拉斯,那裡可以換乘渡輪離開該國。由聯合國特使斯特凡·迪·米斯圖拉英語Staffan de Mistura參與斡旋的難民成功離境,最終導致了共產主義政權的倒台。[5]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僅在1955年至1961年[6]:85和1988年至1989年期間對阿爾巴尼亞派出大使[6]:77

Remove ads

歷任大使

下表列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建交後的歷任德國大使[7]

更多資訊 姓名, 任期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