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國內邊界開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國國內邊境開放(德語:Öffnung der innerdeutschen Grenze)[1],是1989年11月伴隨柏林圍牆倒塌而發生於德國國內邊界的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為不到一年後的兩德統一鋪平了道路。
此條目已被提出存廢討論。請前往此處就該條目是否應該被刪除進行討論。? |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21年8月9日) |

背景
自1947年至1989年間,約有五十名東德人試圖穿越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邊界時遭邊防部隊射殺。[2] 東德邊界的封鎖得以維持,部分原因在於其他華沙公約國加強自身邊境防線並願意協助阻止逃亡行為。一旦任一國放寬邊境管制,東德公民便能藉此途徑出逃。
1989年,匈牙利政府開始進行政治與經濟改革。總理內梅特·米克洛什於1988年11月就任後,推動開放邊界及自由選舉等政策。[3][4]。匈牙利也在西德的外交協助下實施開放邊界政策,換取西德方面同意提供五億德國馬克貸款以支持相關改革。[5] 同年5月,匈牙利政府開始拆除與奧地利接壤的鐵絲網圍欄,為鐵幕打開了一個缺口。這一畫面經西德電視播出後,引發東德民眾的高度不安。[6]
當時,匈牙利為東德人常選擇的旅遊目的地,因其生活條件較為優越,並且入境相對容易。[7] 東德國內則因經濟停滯與政治僵化導致改革呼聲上升,而同時期的蘇聯與其他東方集團國家早已開始推動戈巴契夫的開放政策與經濟改革政策。執政的德國統一社會黨領導人埃里希·昂納克卻還是堅決反對改革,曾表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如火與水」,甚至揚言柏林圍牆「將再屹立百年」。[8]
1989年夏,大量東德人經由匈牙利逃往奧地利與西德。部分人湧入西德駐布拉格、華沙及布達佩斯的大使館尋求庇護。隨著人數劇增,西德駐東柏林代表處被迫暫時關閉。[9] 應昂納克的要求,捷克斯洛伐克領導人米洛什·雅克什一度下令封鎖邊境,阻止更多難民前往匈牙利。[10]
此舉導致東德境內大規模混亂,許多民眾因旅行受阻損失積蓄引發不滿。[11] 封鎖當下約有一萬四千名東德人滯留於西德駐布拉格大使館內,而東德政府隨後決定以八列密封列車將他們遣送至西德,剝奪東德公民身分並貼上叛徒的標籤。黨方面甚至宣稱此舉是出於人道考量,因為「有孩子被父母的不負責任行為所連累」。[11] 機關報《新德意志報》也發表社論批評難民「踐踏一切道德價值,將自己逐出社會」(此言論據說由昂納克親自指示)。然而列車經過多地時沿途受到民眾歡呼,難民則撕毀身分證與護照丟出車窗,象徵與東德決裂。列車抵達德勒斯登時,約一千五百人試圖登車造成衝突與損壞。[12]
東德政府的強硬措施引發國內更大範圍的抗議運動。自1989年9月起,示威活動由小規模集會擴展為全國性運動。東德人高喊「我們留在這裡!」(Wir bleiben hier!)與「我們就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等口號,要求民主與自由選舉。部分領導人(如史塔西局長埃里希·梅爾克)主張全面鎮壓,準備仿效天安門六四清場,但東德高層在考量西方國家提供貸款的國際壓力、以及缺乏蘇聯的支持下最終退縮。[13]
1989年10月,昂納克在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會面時因拒絕改革被當眾訓斥,隨後昂納克便被黨內改革派推翻,由埃貢·克倫茨接任總書記。[14] 新政府嘗試重開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邊界以安撫民意,但只造成難民潮再度湧現。教師與工人出逃導致教育與經濟活動停擺,媒體也不再畏懼政府開始揭露高層貪腐,引發更廣泛的震撼與不滿。1989年11月8日,東德政治局在壓力下集體辭職,並在克倫茨的繼續領導下成立了一個更溫和的新政治局。[15]
Remove ads
邊境開放與東德垮台

東德政府最終試圖透過放鬆國家的邊境管制來緩和局勢。東德政府打算允許其公民移民到西德,但必須在申請獲得批准後才能移民;同樣,東德也允許公民在申請的情況下獲得前往西德的30天簽證。然而這項新制只能讓約400萬民擁有護照的東德公民獲益,其餘1300萬人必須先申請護照,然後等待至少四個星期獲得批准。
這項新制原訂於1989年11月10日開始生效。[16]據報道,政治局是在幾乎沒有討論或了解其後果的情況下做出這項決定。1989年11月9日晚間的東柏林,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在一場幾分混亂的新聞記者會上宣稱,在新的邊境管制制度下,合法化及簡化的移民手續能將紓解人民的心理壓力。
在記者會上,沙博夫斯基事前有收到了一張帶有手寫注釋的紙條,但上面缺少關鍵信息,即此新旅行規則的生效日期。這些信息只會在政治局委員們於最近的會議上以口頭方式傳遞,但沙博夫斯基並未參與。
在回答記者關於新的旅行規則何時生效的問題時,沙博夫斯基宣讀了紙條上的說明,但記者反覆問及新規確切的生效時間。沙博夫斯基重新檢查了便條,但發現沒有日期,於是他略帶惱怒地回答道:「據我所知,是......立即生效,絕無耽擱」,而非按照原定計劃從第二天開始。
重要的是,東德政府並沒有要無限制開放邊境的打算,而且此新規定亦不適用於想到訪西德的東德遊客。[16]在新聞發布會後的一次英語採訪中,沙博夫斯基告訴NBC記者湯姆·布羅考:「新規無關旅遊問題。這是一項關於永久離開東德的許可。」[17]
幾個小時後,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柏林圍牆邊,要求邊防軍打開邊境。由於衛兵們無法與上級聯繫以獲得指示,基於擔心發生踩踏事件,衛兵被迫開放了邊境。隨後人們湧入西柏林,站在隔離牆上,用鎬頭擊毀圍牆。這些經典畫面隨著新聞轉播,向全世界播送。[18]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柏林,注視著柏林圍牆的倒塌時,邊界開放也同時在整個德國內部邊界發生。邊境口岸立即開放,導致關口湧入數百萬欲越過邊境進入西德的東德人,並造成長時間的滯留。
在最初的四天裡,430萬東德人湧入西德,占近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漢諾威-柏林高速公路的赫爾姆施泰特過境點,汽車回堵了65公里(40英里),一些駕駛等了將近11個小時才開到西德。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邊境逐步開放,許多地方都設立了新的過境點,將分離了近40年的社區重新連接起來。在易北河畔的赫倫霍夫,數百名東德人穿過邊境圍欄,登上了自1945年4月以來的第一艘跨河渡船。[19] 數百名來自東德凱薩琳堡鎮的人涌過邊境,去看西德邊境小鎮萬弗里德,而西德人則湧入東德,「看看你們在另一邊是怎麼生活的」。東德邊防軍被人潮淹沒,很快就放棄了對護照的檢查。[20]為了運送人們越過邊界,鐵路公司甚至加開特別列車。
令許多西德人驚訝的是,許多東德人花了100馬克購買了大量的香蕉,這在東德是非常珍貴的稀有物品。邊境開放後的幾個月里,邊境沿線的超市裡的香蕉都賣光了,因為東德人搶購了整箱的香蕉。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