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心理主義

哲學主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心理主義(Psychologism)是一種哲學立場,其核心主張是:心理學對於解釋其他非心理的事實或法則起著基礎作用。

概要

牛津英語詞典》將心理主義界定為:「一種把心理學理論或觀念理論看作是解釋形上學認識論或意義之基礎的觀點或學說;(有時)以心理學上的事實來解釋或推出數學、邏輯的法則。」[1]約翰·洛克在《人類理解論》(1690)中持有一種認識論的心理主義,認為各種問題「可以通過對心靈運作過程的心理學研究得以完全解決」。[2]

心理主義還包括邏輯心理主義數學心理主義。邏輯心理主義是一種邏輯學(或邏輯哲學)的立場,認為邏輯法則和數學法則都奠基於、衍生於心理事實或法則,或從中得到徹底解釋。數學哲學中的心理主義則主張,數學的概念和(或)真理都奠基於、衍生於心理事實或法則,或從中得到解釋。

約翰·愛德華·哈特曼英語Johann Eduard Erdmann最先提出了「Psychologismus」一詞,英語譯為「psychologism」[3][4] 。

胡塞爾指責約翰·斯圖亞特·密爾是一個典型的邏輯心理主義者,儘管事實可能並非如此[5]。除密爾之外,許多十九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如Christoph von SigwartBenno Erdmann西奧多·利普斯Gerardus HeymansWilhelm JerusalemTheodor Elsenhans[6],以及一些心理學家如威廉·馮特[6]古斯塔夫·勒龐[7]也被看成是心理主義者。

戈特洛布·弗雷格在他的反心理主義著作《算數基礎》,以及其他一些著述(包括對胡塞爾《算術哲學》的評論)中對心理主義大加批判[8]。胡塞爾在《邏輯研究》第一卷「純粹邏輯學導引」中徹底清算了心理主義,並力求與之保持距離。人們通常關注胡塞爾的論證,卻忽視了弗雷格。

在「心理主義與行為主義」中,Ned Block把心理主義立場看成是「一個行為是否是理智的(intelligent)行為,取決於造成它的內部信息處理的特徵」。這與行為的觀點相反,後者認為,可以只通過觀察其行為就能將理智歸於一個人。該行為的觀點與圖靈測試有很大關係。[9][10] 

Remove ads

參見

  • Blockhead
  • Naturalized epistemology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