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心理學年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條目將心理學發展史中的大事依時間順序排列。

西元前

Remove ads

一世紀

  • 約西元50年 – 古羅馬的凱爾蘇斯編著了一本百科全書醫術,第三冊囊括了心理疾患相關議題。書中首創瘋病 (insanity) 等用語,並提及了當時的一些治療手段,如放血、驚嚇法、催吐、灌腸、罌粟湯與黑暗治療法等,也包括透過音樂、旅行、閱讀來治療。他相當重視治療中的醫病關係[8]
  • 約西元100年 – 魯弗斯英語Rufus of Ephesus認為神經系統掌控了自主運動與感覺。他也透過腦部解剖發現了視交叉[5]
  • 約西元93–138年 – 魯弗斯英語Rufus of Ephesus提出了幾項對心理疾患病患較為友善的療法,如光照治療、暖房法等[5]

二世紀

  • 約西元130–200年 – 古羅馬的蓋倫[9] 提出對希波克拉底氣質說的修正,他認為人的性格是體內四種體液平衡的結果。他也指出大腦對肌肉的影響,並區分了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

三世紀

四世紀

五世紀

七世紀

  • 西元625–690年 – 阿金塔的保羅英語Paul of Aegina認為歇斯底里症躁症應該用約束法治療,他也認為大部分心理疾患可以透過沐浴、酒、特殊飲食等方法治療。

九世紀

  • 約西元800年 – 巴格達興建了第一間伊斯蘭古醫院英語Bimaristan,直到西元十三世紀以前,本醫院的規模逐漸擴大,也設有專門負責心理疾患的病房[11]
  • 約西元850年 – 阿里·塔巴里英語Ali ibn Sahl Rabban al-Tabari在其著作中強調心理治療的重要性[12]

十世紀

  • 約西元900年 – 巴勒希英語Abu Zayd al-Balkhi認為治療疾病時應該同時重視其身體與靈魂的健康[13]
  • 約西元900年 – 拉齊推廣了心理療法的重要,並認為人們應該對心理疾患抱持理解的態度[14]

十一世紀

十三世紀

Remove ads

十四世紀

  • 西元1317–1340年 – 奧坎的威廉提出方法學中知名的奧坎剃刀理論,即「切勿浪費多餘功夫去做本可以較少功夫完成之事」。他同時對心理、物理與神學皆有研究貢獻,對人的直覺以及知識也有涉獵。
  • 約西元1375年 – 英國政府認為心理疾患是惡魔的附身,並以驅魔酷刑對付患者[19]

十六世紀

十七世紀

十八世紀

  • 西元1701 年 – 哥特佛萊德·萊布尼茲發表「連續性原理」,並應用在心理學,成為第一個假設有無意識心靈的人;他還介紹了閾值的概念。[20]
  • 西元1710 年—喬治·柏克萊 發表《人類知識原理》,主張外在世界完全由思想組成。
  • 西元1732 年—克里斯蒂安·沃爾夫 出版《經驗心理學》,並在1734 年出版了《理性心理學》,「心理學」一詞進而普及。
  • 西元1739 年—大衛·休謨發表《人性論》,主張心靈的所有內容完全都來自感官經驗。
  • 西元1781年—伊曼努爾·康德發表《純粹理性批判》,駁斥休謨的極端經驗主義,主張知識不僅僅是單純的感官經驗,區分「後驗」及「先驗」知識,前者源於感官,因此發生在感知之後,後者則是思想的屬性,獨立於經驗且先於經驗而存在。
  • 西元1783 年 – Ferdinand Ueberwasser 被任命為明斯特大學的經驗心理學及邏輯學教授;四年後,他出版了教科書《明斯特大學哲學候選人實證心理學定期學習指南》,將他科學心理學相關演講也增補於書中。[21]
  • 西元1798 年 –伊曼紐爾·康德首先提出一致個體差異的二維模型,將希波克拉底的四種氣質類型定位到情緒維度及能量激發維度中,[22]這兩個維度後來成為所有的氣質及人格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