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東省煙臺第一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Remove ads

山東省煙臺第一中學,簡稱煙臺一中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瀕臨煙臺海濱。創建於1931年9月28日,即「九一八」事變十天之後。截至2024年,煙臺一中共有在校教職工400餘人,其中正高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110餘人,一級教師100餘人;在校學生4400餘人。目前有東山校區,幸福校區兩大校區。[1]

快速預覽 山東省煙臺第一中學 Yantai No.1 Middle School of Shandong, 地址 ...
Remove ads

校史

1931年,煙臺當地軍閥、駐煙國軍21師師長劉珍年與煙臺士紳張德純、崔葆生、吳敬之等人,邀請河北省教育廳長陳筱生、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加入,創辦中學,合組校董會,並於當年9月28日正式開學,定名私立芝罘初級中學,辦學口號為「教育救國」。聘請北師院專科畢業的莊子毅任校長,首屆學生80餘人。1933年10月,因政府政策要求不得用地名命名,而更名為私立志孚中學[2],簡稱為「志孚中學」。志孚中學以辦學質量高著稱,學生紀律之嚴格、文化水平之高在煙臺所有中學裡居於首位。1938年9月,志孚中學高中部成立。1940年2月,日偽政權改志孚中學為煙臺市立中學。到1940年,煙臺市立中學有初一至高三6個年級9個班。1941年3月,煙臺市立中學改名為煙臺市立第一中學。1945年9月煙臺被八路軍解放後,共產黨政府接管學校,市立一中、女一中及女二中高中部合併為,因地取名為東山中學。 1946年3月,膠東公學一部分遷至煙臺,與煙臺東山中學、煙臺師範學校合併,改稱山東省立膠東公學總校。1947年9月,膠東公學總校因戰爭遷至乳山縣,1948年1月停辦[3]

國民政府占領煙臺後,志孚中學復校。1948年10月,煙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志孚中學改名為山東省立煙臺中學。1950年8月,煙臺中學改名為山東省立煙臺第一中學[3]。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公立學校概不加冠「國立」、「省立」、「縣立」或「公立」字樣[4],煙臺中學改名山東省煙臺第一中學,後使用至今。

1950年,煙臺市第一中學被確立為山東省最早的十五所重點中學之一,1993年被確立為山東省首批規範化學校。

2002年煙臺一中恢復初中部,於煙臺市芝罘區環山路36號新建校區用以初中部辦學,命名為煙臺一中南區。2012年增設國際課程實驗教學,2014年4月,經省教育廳批准,開設中加合作辦學項目。2018年初,新建煙臺煙臺御龍山學校,開展小學初中學段教育,其中初中學段由煙臺一中初中部負責,因此同時加掛「煙臺一中東校區」牌子。2018年12月,煙臺開展高中管理體制改革,原屬煙臺一中的初中部(南校區及御龍山學校)獨立辦學,拆分為煙臺芝罘中學;同時煙臺一中由原芝罘區級上收到市級統籌管理。[5]2020年10月,煙臺一中幸福校區開始建設。2022年,幸福校區開始招生,採用獨立招生模式。[6]

Remove ads

校園文化

校訓

煙臺一中校訓為「公 誠 勤 毅」,於創校伊始提出。現採用校訓字樣為前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所題。[7]

校歌

老校歌

煙臺一中老校歌創作於1933年,由宋荔泉作詞,歌詞為:

新校歌

新校歌作於1948年,由王方明作詞,陳志昂譜曲,歌詞為:

校區

東山校區

東山校區位於芝罘區二馬路17號,因地處東山街道得名。該校區自1931年私立芝罘初級中學創立沿用至今。校區占地面積約107畝,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有圖書冊數約10.5萬冊。

校史館

原志孚中學的音樂教室和勞作室,曾作為抗日救亡活動的地點。現該建築改建為煙臺一中校史館,用於展示和煙臺一中校史。

東齋、西齋、中齋

1932年年2月1日建成的主教學樓,原分為東齋、中齋、西齋、南齋,於80年代後期翻修,南齋拆除。目前依舊作為教學樓。[7]

六邊教學樓

80年代後期新建的教學樓,其中教室為六邊形結構

《師魂》雕塑

該雕塑為銅製雕塑,塑有煙臺一中前化學教師蔡致遠的半身塑像,上刻有「師魂」二字,於煙臺一中70年校慶時由校友捐獻。1951年11月,蔡致遠在進行製取磷化氫使其自燃產生「鬼火」的演示實驗中,意外發生爆炸,導致蔡致遠吸入過量磷化氫,後搶救無效死亡。

圖書館

圖書館由志孚中學校友及前代理校長徐承烈捐贈建設。圖書館自1993年4月15日開工,同年12月20日竣工。圖書館以捐贈人命名為「徐承烈圖書館」。[7]

幸福校區

幸福校區建立於2020年,2022年起開始招生。校區位於芝罘區幸福街道因而得名,校區占地面積約170畝,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有圖書冊數約4.5萬。校區整體建築風格為江南書院。

歷任校長

  • 1931.9-1937.10 莊子毅
  • 1938.2—1940.1 趙少平(代校長)
  • 1940.2—1944.1 蔣基夫
  • 1944.1—1944.6 吳先銳
  • 1944.6—1944.12 李伯良
  • 1945.1—1945.8 袁洪起
  • 1945.8—1946.3 胡湘夫
  • 1946.3—1947.9 姜守遷
  • 1947.9—1948.8 徐承烈
  • 1948.8—1948.11 王方名
  • 1948.11—1950.9 劉仲璜
  • 1950.9—1953.4 王儒楷
  • 1953.4—1953.9 高潮
  • 1953.10—1958.5 杜示遠
  • 1958.5—1962.9 楊魯光
  • 1962.9—1968.2 杜示遠
  • 1968.2—1971.7 蔡志懌(革委會主任)
  • 1971.7—1974.7 邱元儉(革委會主任)
  • 1974.7—1978.6 喬若(革委會主任)
  • 1978.6—1986.8 吳海清
  • 1986.8—1993.11 於先甲
  • 1993.11—2001.2 康敬國
  • 2001.2—2003.7 韓文強
  • 2003.7—2018.8 隋豐俊
  • 2018.8— 李金波

著名校友

  • 李丙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 龔全珍: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
  • 華楠:原名孫寶楠,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 張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工業部副部長,北京市副市長。
  • 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專家,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
  • 張興鈐:中國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曲欽岳:中國天文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前校長。
  • 張奠宙:中國數學史家、數學教育家。
  • 谷書堂:中國經濟學家、教育家。

參考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