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忙哥帖木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忙哥帖木兒(蒙古語:Мөнхтөмөр хан,羅馬化:Mönke Timur khan,意為「永恆的鐵」,?—1280年),金帳汗國第五任可汗,拔都之孫、禿罕之子。
即位初期
1265年,海都敗於察合台的巴剌,忙哥帖木兒作為東線帳國主,出兵3萬人由其叔父Berkeche率軍援助海都,與察合台軍作戰勝利。
1266年,別兒哥去世,忙哥帖木兒繼承欽察汗,他繼續和伊兒汗國阿八哈作戰,戰敗而締約,與巴赫里王朝拜巴爾結盟來對遏制伊兒汗國。
形式稱臣元朝,得到了忽必烈的冊封,忽必烈要求忙哥帖木兒聯合八剌進攻海都,但忙哥帖木兒權衡之下,選擇與鄰近的察合台—窩闊台聯盟合作進攻八剌[1]。
1269年,忙哥帖木兒、海都、八剌三方在塔剌斯(Talas),完成會盟劃分了在中亞(特別是河中地區)的勢力範圍,八剌得到河中的三分之二,他和海都得到三分之一,史稱「三汗劃界」。
中期波動式政策
1268年,君士坦丁王后伊琳娜去世,但東羅馬帝國未兌現歸還失地承諾,導致關係惡化,汗國發起戰爭奪取黑海的控制權。
1270-1274年,安茹王朝與保加利亞結盟,米海爾八世急需盟友,將私生女嫁給諾蓋(Nogai)達成名義上的結盟。
1275年,立陶宛大公國與沃里尼亞公國(Volhynia)爆發了長達5年的卡魯塞戰役及大普魯士起義,忙哥帖木兒派遣諾蓋(Nogai)率軍攻擊立陶宛下游,控制波羅的海至黑海之間的貿易通道,建立起諾蓋汗國的前身,此後與海都交惡,派兵協助元朝攻打海都與察合台。
1276年,海都拉攏昔里吉、Tokhtemur兩位宗王叛變,俘虜北平王那木罕與闊闊出,把他交給了忙哥帖木兒,忙哥帖木兒將那木罕扣留至1278年或更久才釋放給忽必烈。
1277年,停止支持元朝,開始與西部汗國恢復關係。
1275-1278年,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爆發伊瓦伊洛起義,伊瓦伊洛殺死君士坦丁·阿森後,向欽察汗國軍隊求和失敗,最終做戰失利逃亡,保加利亞第二帝國開始對欽察汗國進貢。
1280年,忙哥帖木兒去世。
Remove ads
內政
逐步脫離元朝的名義統轄,實施金帳汗國主權化操作。
在伏爾加保加利亞之地鑄造的金帳汗國的錢幣直到忙哥帖木兒的時代仍鑄有蒙古帝國大汗之名,此後只鑄有忙哥帖木兒和他的後繼者的名字。
1260年,廢除了別兒哥時代的包稅政策,並且他尊重希臘正教(東正教),容許正教自治,其屬民免稅、免兵役,又規定凡誹謗希臘正教者處死,但他多次用兵於近東。1275年人口普查時也未納入神職人員與教會土地。
隨著內戰擴大,轉向謹慎中立,避免捲入更深衝突,維持與元朝「名義臣屬,實則分離」的狀態。專注於中亞與元朝、察合台等地的平衡,西部多由諾蓋獨自掌控,1270年諾蓋皈依伊斯蘭教並致信埃及蘇丹,在欽察汗死後更是引發帳國分裂。
前任: 別兒哥 |
金帳汗國君主 1266年—1280年 |
繼任: 脫脫蒙哥 |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