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思辨實在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思辨實在論,當代歐陸哲學或後歐陸哲學post-Continental philosophy[1]的運動。思辨實在論主張一種形上學實在論的寬鬆立場,以反對後康德哲學或相關主義(correlationism)。 [2]

思辨實在論,得名自2007年4月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舉行的會議[3]。會議由金匠學院的阿爾伯特·托斯卡諾英語Alberto Toscano主持,貝魯特美國大學(時密德薩斯大學)的錯誤:語言代碼「eb」不存在西英格蘭大學格蘭特英語Iain Hamilton Grant開羅美國大學格瑞漢姆·哈曼英語Graham Harman、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甘丹·梅亞蘇 進行演講 。 「思辨實在論」一般認為得名自布雷希耶[4],而梅亞蘇則早已使用「思辨唯物論」(英語:Speculative materialism)一詞來描述自己的立場。 [4]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距金匠學院的第一次會議的兩年後,於西英格蘭大學舉行,第二次會議題為「思辨實在論/思辨唯物論」 。 [5] 與會者包括錯誤:語言代碼「eb」不存在格蘭特英語Iain Hamilton Grant格瑞漢姆·哈曼英語Graham Harman和代替未能與會的梅亞蘇阿爾伯特·托斯卡諾英語Alberto Toscano[5]

Remove ads

批判相關主義

儘管在基本哲學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思辨實在論的思想家共同的抵制他們眼中受康德傳統啟發的人類有限性哲學。

運動4位核心成員團結試圖克服「相關主義」 [6]和「進路哲學」(英語:philosophies of access)。在《有限之後》,梅亞蘇將相關主義定義為「如此這般的想法,該想法認為,我們只能接觸到思維與存在之間的相關性,而永遠無法將其中任何一個與另一個分開考慮。」 [7]進路哲學是任何一種將人類置於其他實體之上的特權哲學。對於思辨實在論者來說,「相關主義」 和「進路哲學」都是人類中心主義的某種形式。

思辨實在論的4位核心思想家致力推翻賦予人類特權的哲學形式,支持獨特的實在論形式,反對主導當代歐陸哲學唯心主義形式。

參見

代表性的思辨實在論者

註腳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