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怪味龍屬
盘足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怪味龍屬(屬名:Tangvay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的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化石發現於寮國沙灣拿吉省中部唐威村(寮語:ບ້ານຕັ່ງຫວາຍ,羅馬化:baan tang vai)的上砂岩層。目前僅發現二或三個個體。
正模標本(編號TV4-1到 TV4-36)由部分骨盆、數個背椎、一節尾椎、肋骨、以及肱骨所構成。另一個標本包含了38個尾椎、一個頸椎、以及大部分的後肢。模式種是奧氏怪味龍(T. hoffeti),是由法國古生物學家羅南·亞蘭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在1999年所敘述,並以地質學家約書亞·奧斐的姓氏命名。同時,亞蘭等人也提到由奧斐發現於同一地層的泰坦巨龍屬物種「法洛氏泰坦巨龍」("Titanosaurus" falloti),他們根據部分股骨與尾椎形態,將法洛氏泰坦巨龍視為怪味龍屬的未確定種[2]。最近的研究暫時將怪味龍保持為獨立屬,因為牠們與同時代同一區域的蜥腳類恐龍有所不同(布萬龍),但反對法洛氏泰坦巨龍屬於怪味龍[3]。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