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獄新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獄新娘》(英語:Corpse Bride)、又名《提姆·波頓之地獄新娘》(英語:Tim Burton's Corpse Bride)是一部2005年上映的英美合製定格哥德奇幻音樂電影,由麥克·強森與提姆·波頓共同執導,劇本由約翰·奧古斯特、卡羅琳·湯普森與帕梅拉·佩特勒編寫,角色概念則由波頓與卡洛斯·格蘭吉爾創作。故事設定於英格蘭的一座村莊,主角維克由強尼·戴普配音,地獄新娘愛蜜莉則由海倫娜·寶漢·卡特配音。
本片由提姆·波頓製作公司及萊卡娛樂製作,華納兄弟影業發行。《地獄新娘》是波頓繼製作《聖誕夜驚魂》(1993年)與《飛天巨桃歷險記》(1996年)以來,首次親自執導的定格動畫長片。
本片靈感取自17世紀的猶太民間傳說,由喬·拉恩夫特在《聖誕夜驚魂》收尾階段介紹給波頓。電影於2003年11月開始製作,當時波頓正在完成《大智若魚》。其後的真人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與《地獄新娘》同時進行拍攝。動畫主要於倫敦的3 Mills Studios完成,使用佳能EOS-1D Mark II數位單眼相機拍攝,而非《聖誕夜驚魂》所使用的35毫米膠片攝影機。波頓也延續與其常年合作夥伴戴普、卡特及作曲家丹尼·葉夫曼的合作關係。本片獻給執行製片喬·拉恩夫特,他於電影上映前一個月逝世。
《地獄新娘》於2005年9月7日在第62屆威尼斯國際影展首映,並於同年9月23日在美國、10月13日在英國正式上映,獲得評論界及票房的成功。該片亦入圍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獎獎。
Remove ads
劇情
維特與維多莉亞被安排了一場婚姻,維特的父母想躋身於貴族,而未婚妻維多利亞的父母則覬覦維特家的錢,不過兩人依然一見鍾情,由於維特未能熟悉婚禮的誓詞,逃到森林裡獨自練習,演練婚禮的動作時把戒指戴在地上的一根枯樹枝上,不料那枯枝實際上是被人謀害的愛蜜莉的手指,愛蜜莉認定維特要娶她為妻並追逐著維特,幾經折騰後維特被愛蜜莉帶到陰間共度新婚。
身為活人的維特受不了陰間的各種鬼怪,為再次見到維多利亞而欺騙愛蜜莉回到陽間,卻在全心與維多利亞解釋時被愛蜜莉追上,傷心的愛蜜莉誤會維特花心將其帶回陰間,而後因為大家認定他跟鬼新娘私奔了,維多利亞被安排另嫁她人。同時進一步認識愛蜜莉的維特,聽到維多利亞結婚的消息大受打擊,轉念之下在愛蜜莉發現兩人的婚姻被生死相隔時,維特願意喝下毒酒成為死人與愛蜜莉正式完婚,浩浩蕩蕩的帶著陰間的大眾到陽間舉辦盛大的婚禮。
家宴被陰間大眾破壞的維多利亞追到禮堂發現維特沒死,痴痴的望著即將成婚的維特與愛蜜莉,使愛蜜莉了解自己曾是一位被愛人拋棄的新娘,不能讓別的新娘在眼前被愛人拋棄,於是放手成全兩人。而愛蜜莉更發現維多利亞改嫁的對象就是殺死自己的兇手,兇手在與維特對決被愛蜜莉阻止後,陰陽怪氣的暗諷愛蜜莉並喝下維特原本欲飲的毒酒、變成死人被愛蜜莉的眾鬼友帶回陰間圍毆,愛蜜莉則是對維特與維多利亞送上誠摯祝福後,幻化成蝴蝶冉冉升空。
Remove ads
演員

- 強尼·戴普 飾 維克·范·多特(Victor Van Dort),一名膽小但善良的年輕男子,因社會及財務因素而與維多利亞訂婚。
- 海倫娜·寶漢·卡特 飾 愛蜜莉(Emily),又稱「地獄新娘」,一位美麗且天真的亡魂,熱愛音樂與舞蹈。
- 艾蜜莉·華森 飾 維多利亞·艾弗格洛特(Victoria Everglot),維克溫柔善良,但常受虐待的未婚妻。
- 特蕾西·厄爾曼 飾 兩個角色:
- 內爾·范·多特(Nell Van Dort),維克野心勃勃的母親,威廉之妻,愛兒卻對他抱持輕蔑;
- 希爾德嘉(Hildegarde),艾弗格洛特家年邁的女僕。
- 保羅·懷特豪斯飾三個角色:
- 威廉·范·多特(William Van Dort),維克心不在焉且不得體的魚商父親,內爾之夫;
- 梅休(Mayhew),范·多特家的抽菸馬車夫;
- 保羅(Paul the Head Waiter),一個被斬首的侍者。
- 喬安娜·拉姆利 飾 茂德琳·艾弗格洛特夫人(Lady Maudeline Everglot),維多利亞嚴厲、下巴突出且冷漠的母親,芬尼斯之妻。
- 亞伯·芬尼飾兩個角色:
- 芬尼斯·艾弗格洛特勳爵(Lord Finis Everglot),維多利亞那位虐待成性、外貌似蟾蜍的無情父親;
- 艾弗格洛特祖父(Grandfather Everglot),芬尼斯的祖父、茂德琳的祖父、維多利亞的曾祖父。
- 理查·E·格蘭特 飾 巴奇斯·比特恩(Barkis Bittern),一位迷人但兇殘的詐騙犯,後揭露為愛蜜莉的前未婚夫及殺害者。
- 克里斯多夫·李 飾 高斯威爾牧師(Pastor Galswells),一名傲慢且易怒的牧師,受聘主持維克與維多利亞的婚禮。
- 麥可·高福 飾 艾爾德·古特奈克(Elder Gutknecht),一位古老且骨瘦如柴的骷髏,仁慈地統治著冥界。
- 簡·霍羅克斯飾兩個角色:
- 黑寡婦蜘蛛,一位友善的裁縫;
- 普蘭夫人(Mrs. Plum),在「骨頭與插座」酒吧工作的亡靈廚師。
- 安·雷特爾飾 兩個角色:
- 狄普·羅伊飾 骨拿破崙將軍(General Bonesapart),一名身材矮小的軍服骷髏,胸口插著劍,為拿破崙·波拿巴的戲仿。
- 丹尼·葉夫曼 飾 骨強格斯(Bonejangles),一位活潑、獨眼且愛唱爵士的骷髏。
- 史蒂芬·巴蘭坦(Stephen Ballantyne)飾 艾米爾(Emil),艾弗格洛特家的長期受苦的管家
Remove ads
製作


本片靈感源自19世紀的猶太民間傳說《手指》。該故事描繪講述一名年輕男子踏上回家之路,準備迎娶他的未婚妻。當他的婚戒意外戴在一個被謀殺女孩的腐爛手指上,女孩從墳墓中復活,堅稱自己是男子合法的妻子。[6][7],由喬·蘭夫特在完成《聖誕夜驚魂》期間介紹給波頓,從而構成本片的靈感來源。[8]
根據波頓表示,他成長於一個將死亡視為陰暗話題的文化環境,但由於居住地靠近墨西哥,他對亡靈節抱有濃厚興趣。他指出,亡靈節的慶祝活動展現對生命的歡慶與積極態度,並對他的創作產生深遠影響,使他能回應生命的光明面,而非僅沿襲成長環境中對死亡的觀感。波頓提到,他早期收藏的小雕像常穿著服飾,這些帶有趣味的設計亦為其創作提供啟發。對於電影中描繪的來世,他表示雖不確定實際情況,但承認受其他積極對待生命的文化影響,認為這種態度對兒童尤其有益,可減輕對死亡的恐懼感。[9][10]
波頓認為,電影的核心魅力在於三角戀的設定。故事中角色各自以不同方式被排斥,這種情感張力使故事既帶有辛酸,也充滿希望。苦樂交錯、情感並置的特性是作品吸引的來源,而在描寫角色之間的關係與最終結果時,這種平衡進一步增加敘事性的深度。[10]
電影於2003年11月開拍,當時波頓正完成《大智若魚》才開始召集核心創作團隊。其後的真人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與《地獄新娘》同時製作。[11]
聯合導演麥克·強森談及本片的導演方式時指出:「在共同導演情況下,通常一人負責一段,而另一人負責另一段。我們的方式更為自然。提姆清楚知道電影在情感基調與故事節奏上要達到的方向,而我的任務則是每日與製作團隊合作,讓成品盡可能接近他的構想。」[11]
Remove ads
該電影的木偶製作由位於奧爾特靈厄姆的公司麥金農和桑德斯工作室負責。這是該公司自1996年與波頓合作《火星人玩轉地球》以來的第二次合作。[12][13][14]
《地獄新娘》的製作團隊包括23名動畫師,以及分布於A、B、C三個工作棚的其他工作人員,還有設有道具製作部(木偶工作坊)、美術部、攝影部和分鏡部的製作辦公室。主要拍攝地點位於倫敦東區史特拉福的3 Mills工作室。製片人艾莉森·阿貝特表示,大多數動畫師為英國人,並與麥金農和桑德斯工作室、布里斯托的阿德曼動畫以及其他地區合作,也有少數美國動畫師參與。美術部則招募了近40名曾參與《哈利波特》和《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的模型師和布景建造師。[15]
攝影指導兼視覺特效監督皮特·科扎奇克(Pete Kozachik)使用色彩及其他攝影技巧區分「生者之地」與「亡者之地」。動畫共使用約300個木偶,分別對應30個角色,據報導,其中一些木偶每個售價高達3萬美元。木偶頭部的皮膚由軟矽膠與泡棉製成,梅里克·切尼(Merrick Cheney)設計了鋼骨架作為木偶骨骼結構,並由湯姆·聖·阿曼(Tom St. Aman)協助完成。共同導演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表示,這種機械臉部設計使木偶表情更為生動自然,並能透過細微齒輪動作調整微笑與皺眉。最初木偶製作者曾考慮使用《聖誕夜驚魂》的替換臉法,但將機械臉縮小以適應齒輪機構是一大挑戰,最終成功實現。波頓全程監督製作,對作品的最終視覺效果擁有決定權,而約翰遜則每日與動畫師溝通,確保定格動畫流程順利。[15]
在2005年的一次About.com訪談中,波頓談及執導《地獄新娘》與《聖誕夜驚魂》的差異,儘管後者由亨利·謝利克執導,波頓僅擔任製片:「那部作品是我完全設計的,腦中有完整藍圖,感覺很熟悉。而《地獄新娘》則更有機,是基於一則古老傳說,我們持續調整,但幸運地我有位優秀的共同導演麥克·強森。我認為我們彼此互補,這是一部不同的電影,也是一種不同的過程。」[16]
他也談及選角強尼·戴普飾演維克時表示:「這很奇妙,因為我們同時在進行兩部片。他白天是威利·旺卡,晚上是維克,對他而言可能有點人格分裂。但他非常出色,這是他第一部動畫電影,他總是樂於挑戰。我們把整個過程當成創意的樂趣。奇妙的是,所有演員幾乎都未同場錄音,除了艾伯特(芬尼)與瓊安娜(林莉)有部分場景外,其他人都是分開錄音,但他們的表演卻完美契合。」[16]
Remove ads
音樂
本片原聲帶由丹尼·葉夫曼作曲,並由約翰·奧古斯特協助完成,於2005年9月20日發行。[17]
專輯收錄了電影的所有音樂,包括配樂及由配音演員演唱的四首歌曲。[17] 在英國,該原聲帶於2005年10月30日登上官方音樂榜配樂專輯榜第13名,並在榜停留共五週。[18]
全碟詞曲:丹尼·艾夫曼和約翰·奧古斯特。所有樂譜均由艾夫曼創作
Remove ads
發行
《地獄新娘》於第62屆威尼斯國際影展上於2005年9月7日舉行全球首映。該片於2005年9月23日在美國上映,並於2005年10月13日在英國上映。[19]
《地獄新娘》於2006年1月31日發行DVD版本,[20] 並於同年9月26日發行Blu-ray版本。[21] 該 片以1.85:1的寬螢幕比例拍攝。多數版本為1.85:1寬螢幕,也有部分版本以1.33:1全螢幕發行。截至2009年8月16日[update],該片共售出2,093,156張DVD與40,411張藍光光碟,分別累計營收為33,087,513美元與604,940美元。截至截至2020年11月25日[update],美國地區的家庭影音總銷售額達到42,700,692美元。[22]截至2024年,該片已印製超過五十萬份。電影亦於2025年9月23日推出4K Ultra HD Blu-ray版本。
評價
《地獄新娘》在北美票房收入5,340萬美元,海外市場則為6,47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達到1億1,810萬美元。[4] 在北美地區,該片於首週末以1,910萬美元的成績位居第二名,僅次於《空中危機》。[23] 第二週降至第三名,週末票房增加1,000萬美元。[24] 第三週跌至第六名,收入650萬美元;第四週則降至第九名,收入360萬美元。[24]
根據評論匯總網站爛番茄匯總的199篇評論文章,94%的評論者給予該作正面評價,平均打分為7.2分(滿分10分)。該網站總結的評論家共識是「如同人們對提姆·波頓電影的期待,《地獄新娘》以奇幻的陰森美學呈現,視覺上充滿創造力,情感上亦帶有苦樂參半的浪漫」[26] 在Metacritic上,35位影評人共給予了83分的分數(滿分100分),這部電影獲得了「一致好評」。 由CinemaScore調查的觀眾評級則為「B+」(A+至F等級制)。[27]
《綜藝雜誌》的賈斯汀·張給予本片正面評價,指出:「這部講述新郎誤娶陰間新娘的黑色音樂劇,既迷人又帶著陰鬱氣息,宛如一個溫柔而瘋狂的《科學怪人》混合體。」[28]《好萊塢報導》的柯克·霍尼卡特亦持肯定態度,形容本片是一場「奇幻的想像之旅」,是一部「充滿創意角色、氛圍濃厚的場景、機智幽默、動人樂曲與真摯童心的定格動畫傑作」。[26]
《村聲》的麥可·阿特金森對本片給予正面評價,認為:「片中的屍骸式視覺風格變化多端、靈感湧現;從未有任何作品能如此徹底地運用人類頭骨那天生的笑容來營造趣味。」[29]《娛樂周刊》的歐文·葛里伯曼給予本片「B」級評價,並表示:「就陰森詭譎的視覺奇觀而言,《地獄新娘》堪稱一場奇蹟。」[30]《紐約時報》的瑪諾拉·達吉斯給出四顆星(滿分五顆),指出:「電影界對活死人題材再度燃起的興趣,也許反映出我們被某種不可能的渴望所驅使,抑或只是潮流的又一次循環。無論如何,波頓對骸骨與腐朽的熱愛依然令人振奮,因為這意味著,即使近年有些跡象顯示他可能轉向,他仍未準備放棄那屬於自己的黑暗王國。」[31]《西雅圖時報》的莫伊拉·麥當勞給予三星半(滿分四星),評論道:「《地獄新娘》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展現的豐富想像力,構築出一個層次分明、細節飽滿且神祕動人的世界,讓人難以抽離。」[32]
《環球郵報》的連恩·萊西評為三顆星(滿分四顆),並指出:「在提姆·波頓的《地獄新娘》中,陰鬱與純真並行不悖。這部電影既挖掘了好萊塢的過往歷史,又復興了傳統定格動畫的藝術,最終化為一顆華麗的瑰寶。」[26]《紐約每日新聞》的傑克·馬修斯給予三顆半星(滿分四顆),評論道:「定格動畫或許是好萊塢最艱鉅且耗時的工作,但《地獄新娘》的創作者,確實值得在大溪地好好休息兩年,以慶祝他們的成就。」[26]《紐華克明星論壇報》的麗莎·羅絲評為三顆星(滿分五顆),指出:「《地獄新娘》展現出一種難以歸類的獨特魅力。」[26]《ReelViews》的詹姆士·貝拉迪內利給予三顆星(滿分四顆),表示:「以動畫電影而言,《地獄新娘》是這個平淡年度中最出色的一部。」[33]《多倫多星報》的彼得·豪威爾給予四顆星(滿分四顆),評論道:「若十二年前的《聖誕夜驚魂》是一場視覺與思想的饗宴,那麼《地獄新娘》更進一步,帶來雙倍的聽覺與情感享受。」[26] 《聖路易郵訊報》的喬·威廉斯給予「B+」評價,指出:「在所有的暗喻與象徵之下,《地獄新娘》本身就是一則充滿黑色魅力的迷人寓言。」[26]
《紐約觀察家報》的安德魯·薩里斯持負面觀點,批評:「《地獄新娘》最終成為木偶戲與動畫的笨重混合體,技術繁複又費工,對我這種反機械派評論者而言,實在難以接受。」[26]《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圖蘭給予兩星(滿分五星),評論道:「這部電影確實帶有童話色彩,但就如片中許多角色一般,它顯得死氣沉沉、埋於土中,而非真正鮮活。」[26]《邁阿密先驅報》的雷內·羅德里奎茲給予兩個半星(滿分四顆),指出:「《地獄新娘》重蹈波頓近年真人電影的覆轍,視覺效果令人目不暇給,卻欠缺情感共鳴。」[26]
知名評論家羅傑·艾伯特對本片給予三星(滿分四星),形容其為「一則甜美且在視覺上極為優美的愛情失落故事。」[34]《奧蘭多前哨報》的羅傑·摩爾給予四顆星(滿分五顆),評論道:「甜美的氣息、出色的視覺效果與靈感十足的選角,使《地獄新娘》雖未臻完美,卻成功跨越了優秀的門檻。」[35]《芝加哥論壇報》的勞勃·K·艾爾德給予三星半(滿分四顆),評道:「若《聖誕夜驚魂》是一首節奏明快的流行爵士曲,《地獄新娘》則是一支優雅又詼諧、帶著死亡幽默的華爾滋,一場陰森卻浪漫的婚禮。」[36]
《今日美國》的克勞迪婭·普伊格給予三個半星(滿分四顆),並表示:「《地獄新娘》是一部出乎意料地動人之作,以古怪又充滿創意的風格講述愛情故事。」[37]《滾石雜誌》的彼得·崔佛斯給予三個半星(滿分五星),評曰:「以家庭電影的形式,波頓喚起了黑暗又帶有情色意味的執念,令人聯想到愛倫·坡與亞佛烈德·希區考克的《迷魂記》。這對任何導演而言都是挑戰,而波頓完美地克服了它。」[26]《費城詢問報》的史蒂文·瑞亞給予三個半星(滿分四顆),指出:「提姆·波頓的《地獄新娘》無疑是史上最佳定格動畫的『戀屍』音樂浪漫喜劇之一。這是一則陰鬱又歡樂的真愛故事,既華麗又動人。」[26]《丹佛郵報》的麥可·布斯給予三個半星(滿分四顆),笑稱:「《地獄新娘》會俘獲你的心,如果它沒有先把你的心從胸口挖出來的話。」[38]
《底特律自由新聞》的特里·羅森給予三顆星(滿分四顆),評論道:「就算不能出門討糖,今年的孩子們也能度過一個快樂的萬聖節,全靠提姆·波頓的動畫作品《地獄新娘》。 」[26]《休士頓紀事報》的布魯斯·韋斯布魯克給予三個半星(滿分四顆),讚譽道:「動作流暢、畫面絕美,《地獄新娘》是當前最具視覺魅力的定格動畫電影。」[39]《星際論壇報》的柯林·科沃特給予三個半星(滿分四顆),笑評:「這部充滿想像力的作品,成功讓『fun(樂趣)』重新回到『funeral(葬禮)』之中。」[26]
《地獄新娘》曾獲提名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獎。[40]
本片於2005年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動畫片獎」,並在2006年的安妮獎中獲得烏布·伊沃克斯技術成就獎,同時入圍最佳動畫片、最佳角色設計及最佳導演等獎項。
2008年,美國電影學會將本片提名入選其「十大動畫電影」名單。[41]2022年5月,本片在Metacritic列出的影史百大動畫電影排名中名列第61名[42]。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