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惜薪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惜薪司明朝宦官四司之一,是專門職掌宮中火柴木炭的機構。

惜薪司下設三個機構:熱火處,薪炭處,燒炕處。木炭產於易州河北易縣)、涿州通州薊州等地,用硬質木材燒制而成,燃燒耐久,不冒煙,運至燕京後,由紅蘿廠截短,外敷以紅土,名曰「紅蘿炭」,再由惜薪司分發至皇宮及二十四衙門。當時紅蘿廠稱之外廠,惜薪司稱內廠[1]

明武宗正德時,司禮監太監劉瑾權傾一時,賦予惜薪司特務職務,即內廠,權力更盛於東廠西廠。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失勢,內行廠被廢。

萬曆時,惜薪司人數大增,至「朝進一人,暮進一人」,致「幾十倍於前」[2]

順治十三衙門有惜薪司,康熙帝即位後,改惜薪司為內工部,屬內務府,又改稱營造司。

官制

  • 掌印太監,一員;
  • 總理,無定員;
  • 僉書,無定員;
  • 掌道,無定員;
  • 掌司,無定員;
  • 寫字,無定員;
  • 監工,無定員;
  • 外廠、北廠、南廠、新南廠、新西廠各設僉書、監工,俱無定員。

人員

洪武時期

建文時期

永樂時期

洪熙時期

宣德時期

正統時期

景泰時期

天順時期

成化時期

弘治時期

李質(司丞)[3]

正德時期

孫和(左司)[4]韓錫[5]

嘉靖時期

高忠(掌印)[6]

隆慶時期

萬曆時期

杜茂[7]

泰昌時期

天啟時期

崇禎時期

記載

  • 明清兩代宮苑建置沿革圖考》說,明代每年「用木炭二千六百八十六萬斤」
  • 沈榜宛署雜記》載萬曆十八年(1590年)廷試,燒掉1000多斤木炭。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