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意界是常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意界是常論,佛教阿毘達磨術語,此稱謂最早見於說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論》,這個理論主張,因為意界是常,故而能憶念起以往所作,其所屬部派無法考證,一般將其歸入一心論之下。
記載
“ | 或有說者,意界是常。以意界常故,憶本所作。 | ” |
“ | 或復有執,意界是常。如執意界是常論者,彼作是說:六識雖生滅,而意界是常,如是可能憶本所作。 六識所作事,意界能憶故,若不爾者,何緣能憶本所作事。 |
” |
相近學說
前後一覺論者,將能夠憶念的功能作為心性是一的依據[1],與意界是常論者相近。
瑜伽師曾提出五識不同於意識可自類相續,它們從意識無間而生[2],瑜伽行派有類似見解[3]。《大智度論》記載一個學說,將意分為二種:剎那滅意和一意;依一意即相續心,而生六識[4]。在《成實論》中也記載相似學說,主張心性本淨者,引用相續心作為依據,為論主所評破[5]。此學說與意界是常論者相近,但沒有明確記載兩者的關係。
在十八界理論中,將五識界與意識界所依意界分而論之的見解,在唯識學派現存文獻中,最早明確出現在無性論師為無著《攝大乘論》所作釋論中[6][7]。
現代研究
註釋與引用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