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感染性心內膜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感染性心內膜炎(英語:infective endocarditis)或感染性內膜炎[4][5],是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襲心內膜(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引起的感染疾病,常發生於心瓣膜上,在其表面形成內含病原微生物的血栓和贅生物[6][7](贅疣物[8][9],vegetation)[1]。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8月6日) |

Remove ads
症狀
併發症
病因
最典型病原是細菌感染,偶見真菌性感染[1]。風險因子有瓣膜性心臟病(包括風濕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裝設人工瓣膜、心律調節器、進行血液透析,或者有靜脈藥物注射[3]。大部份的病原細菌是鏈球菌屬或葡萄球菌屬[1]。
診斷
預防及治療
在牙科手術後給予預防性抗細菌藥的效果目前還不明確[10],有些指引建議針對高風險者使用[1]。治療一般會用靜脈注射抗生素[1]。抗生素的選用會依血液培養的結果為主[1],偶爾也會需要透過心臟手術治療[1]。
流行病學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每年發生率約每十萬人中會有5人[3],世界各地的盛行率有所不同[3],男性比女性容易感染[1],感染者有25%可能會死亡[3]。若無接受妥善治療,一般最後都會死亡[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