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Remove ads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英語: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簡稱:CTE)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常發生於受到多次腦傷的患者。慢性創傷性腦病變常發生於頻繁參與劇烈接觸型運動(例如美式足球拳擊啦啦隊競技啦啦隊等)的運動員。這樣的腦病變,也常發生在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身上。參與這些激烈運動的高中運動員,可能在幾年內出現症狀。這是一種形式的Tau蛋白病變。

快速預覽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症狀 ...

病徵與癥狀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的症狀,有四個階段,大多發生在頻繁從事劇烈運動,受到頻繁腦傷後八到十年陸續出現。[1]第一階段的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像是意識混亂英語Confusion、方向知覺的喪失、暈眩以及頭痛。第二階段的症狀包括記憶力喪失、影響社交生活、受迫性行為以及做出錯誤決定。第三與第四階段包括持續惡化的失智狀態、神經症狀、記憶力減退、言語障礙、感覺異常、震顫、暈眩、耳聾、憂鬱症或是自殺傾向。另外發音困難、吞嚥困難、認知異常以及眼瞼下垂等影響視覺的症狀,也有可能隨之出現。[2]

病理特徵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的神經病理學特徵,與其他像是阿茲海默症等的Tau蛋白病變不同。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的四個臨床病理變化與腦中的Tau蛋白有關,依照嚴重度的不同,有的在前額葉新皮質的血管周邊形成 神經原纖維纏結,有的會影響整個腦區。[3]慢性創傷性腦病變最主要的病徵,就是大腦重量減少並伴隨著前葉、顳葉以及內側顳葉皮質萎縮。常見在側腦室與第三腦室將會隨之擴大,第四腦室則較為少見。[4]其他的病癥包括前透明中隔腔、後血管聯合、黑質中的蒼白核以及藍斑核、嗅核、視丘、乳頭狀體、腦幹與小腦的萎縮。[5]進階的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甚至有可能導致海馬迴、內嗅皮質及杏仁核的萎縮。[1]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神經纖維的空洞化、tau蛋白沉積、TDP-43包含體(TDP 43)沉積[3]白質的變化以及其他異常。tau蛋白沉積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英文: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軸突以及富含星狀細胞與神經膠細胞的纏繞。[4] 前類澱粉蛋白質的沉積在慢性創傷性腦病變較少發現。有一小部分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的患者,將會發展成慢性創傷性腦肌病變(英文: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myopathy, CTEM),變成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如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持續嚴重的肌肉無力、平衡以及步態問題正是慢性創傷性腦肌病變的早期症狀。[4]大腦所製造的外吐小體是一種大腦創傷(包括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的生物標記。[6]有一種慢性創傷性腦病變稱為拳擊員癡呆(英文:dementia pugilistica,DP),最早是在拳擊手的身上發現。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