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9年戈巴契夫訪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戈巴契夫訪華、1989年中蘇峰會,是指1989年5月15日至18日,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邀請,蘇共中央總書記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偕夫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自1959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訪華以來蘇聯最高領導人對中國的第一次訪問[1]。期間除了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外,戈巴契夫還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
經過
1989年5月15日,戈巴契夫以蘇聯最高領導人(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正式訪華,其夫人賴莎·馬克西莫芙娜·戈爾巴喬娃,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負責國際政策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科夫列夫,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國家計委主席尤里·馬斯柳科夫和衛生部部長葉夫根尼·恰佐夫也隨訪華[2]。
因為當時通常歡迎國家元首國事訪問的天安門廣場被示威學生占領,戈巴契夫的歡迎儀式是在北京首都機場舉行的。出席歡迎儀式的有國家主席楊尚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吳學謙,外交部部長錢其琛和夫人[3]。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陪同戈巴契夫檢閱儀仗隊。
5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與戈巴契夫進行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會晤[4],正式宣布中蘇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5]。會面時鄧小平指出:「中國人民真誠地希望中蘇關係能夠得到改善。我建議利用這個機會宣布中蘇關係從此實現正常化。我們也宣布兩黨關係實現正常化。又指出:長期以來,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冷戰和對抗的局面一直沒有得到緩和。總的局勢是軍備競賽,水漲船高。但是三年前我們已看到,美蘇軍備競賽可能有一個轉折,有一個解決的途徑,美蘇有可能由對抗轉向對話。這就在中國人民面前提出了一個問題:中蘇關係可不可以得到改善。出於這樣的動機,才給你帶信,時間過了三年多,我們才見面了。我們這次會見的目的是八個字:結束過去,開闢未來」[6][7]。
5月16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釣魚臺國賓館同戈巴契夫舉行了正式會談。李鵬說,我們不認為自由、民主、人權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專利。社會主義國家也應是自由的、民主的,享有充分的人權。中國準備在政治改革中進一步完善這些方面。我們注意到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注意到「新思維」對許多重大問題作了新的評價。在談到雙邊關係時,李鵬說,中國願意積極發展中蘇雙邊關係。中蘇有70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中蘇應該發展睦鄰關係。中蘇發展經濟合作存在著許多有利條件,在這方面有互補性。
5月16日晚間,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同戈巴契夫會談。趙紫陽說中蘇關係在戈巴契夫與鄧小平會晤之後就已經正常化了,因為中共有正式決議,「在最重要的問題上,仍然需要鄧小平同志掌舵。」此言論造成鄧及其周邊的人不滿,認為趙紫陽在此國家動盪的時刻把鄧推出去。
5月18日,《中蘇聯合公報》發表[8][9]。當天上午,戈巴契夫和夫人賴莎一行乘專機離京赴上海參觀訪問[10],下午13時抵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此後在上海西郊賓館先後與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市長朱鎔基會晤,午宴後到徐匯區普希金紀念碑獻花,其後到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訪問[11][12][13],當天18時45分乘專機離滬[14],莫斯科時間18日晚間返抵伏努科沃國際機場後,告知在機場迎接的中國駐蘇聯大使館臨時代辦張震「我們完成了一件大事……這次訪問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成功,我們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5]。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