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成績通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成績通脹或等級通脹,是指向學生頒授更高的成績及等級,導致學生的平均成績偏高。 [1]
成績通脹也包括指成績平均等級逐年上升的趨勢。不過,如果是教育質素改善而導致成績上升,並不屬成績通脹。成績通脹是指在質素相同下,成績等級比以前上升。 [1]
成績通脹主要發生在美國及英國,包括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及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另外,在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法國、德國、南韓及印度也出現成績通脹現象。[2] [3]
影響
- 因為學生的學術成果並沒有辦法在成績單上反映出來,所以成績通脹可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 破壞了成績原本具有的糾偏反饋功能[4]
- 不同學校的給分標準並不統一。打分嚴格的學校或學院會導致學生在就業市場處於劣勢地位,除非雇主能夠考慮到學校排名等因素
- 不同學科的給分標準也同樣不統一
- 很難比較在不同時間參加考試的學生能力
- 為了能夠準確測量申請者的能力及態度,未來的雇主必須考慮成績以外的因素,比如學生擁有的實習或者工作經驗[5]
普林斯頓大學在成績通脹問題上做出了難得的表率,在2004年,其公開宣布施行遏制成績通脹的政策,規定在本科生課程中,能夠取得 A 檔成績的學生數量必須小於35%,而初級和高級獨立學習的比例必須小於55%。該比例是根據過去三年各個學院和學科獲得 A 檔成績的比例來綜合確定的[6]。
爭議
參考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