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成達號貨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成達號(英語:MV Cheng Da;IMO 6921397)是一艘1969年德國造、中國籍貨輪。1996年3月19日,成達號在台灣海峽台中外海附近於惡劣天氣中沉沒,15名船員失蹤後被推定罹難,9名船員獲救。事故發生時,成達號受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以下簡稱WFP)委託,承擔向當時遭遇饑荒災害的朝鮮提供第二批人道救援大米的任務,3月11日自泰國曼谷啟航,原訂3月23日抵達南浦。事故直接原因未明,WFP報道與當日報道均指向當時的惡劣天氣。[1][2][3]

船舶概況

  • 船型:普通貨船(General cargo)
  • 建造:1969年,德國倫茨堡Nobiskrug船廠建造
  • 總噸位(GT):約5,163噸;載重噸位(DWT):約7,500噸
  • 尺度:全長約125 米,型寬約17米
  • 曾用名Juno(至1982年)、Golden Wave(1982–1986)、Cap Saray / Cap Saray I(1986–1989)、Bei Lu(1989–1992)
  • 所屬:1992年起由中國大連遼寧海運有限公司(Liaoning Marine Shipping Co. Ltd.)擁有。
  • IMO:6921397

註:以上技術參數與沿革跟據多家資料庫查證,個別參數有微小差別。[4][5][6]

援助任務

1995年朝鮮發生一系列饑荒災害後,WFP發起緊急糧援項目。承擔第二批糧食援助運送的中國貨輪成達號於1996年3月11日自曼谷啟航,預計3月23日抵達朝鮮南浦。貨載包括來自美國、瑞士、澳大利亞捐贈的5,635噸大米,以及WFP代天主教慈善組織明愛(Caritas)承運的903噸大米,總計6,538噸。[1][2]

沉沒

  • 時間:1996年3月19日(當地時間,UTC+8;多家當日電訊報道為「清晨/上午」,有報道寫作「約07:30 LT」)
  • 海域:台灣海峽中段、台中外海一帶。[7]
  • 具體方位:失事點在台中西北約49海里。
  • 傷亡與救援:船上24名船員中,9人獲救,15人失蹤。台灣軍方於當地時間上午11:34接獲沉船通報並派艦前往救援。8名獲救者由過路的巴拿馬籍貨輪 Salvia II 接走前往香港,1名獲救者因身體衰弱,由海軍軍艦帶回基隆。[8]
  • 原因:WFP在3月20日的報道中稱事故發生於「風暴海況(stomy seas)」,當時其它多家報道也同樣以惡劣天氣做為沉沒原因。目前沒有任何官方調查結論;但根據所有公開資料,當天惡劣海況導致進水失穩的解釋最為合理。

時局背景

事故發生於第三次台海危機後段(1996年3月18–25日大陸沿岸有大規模聯合登陸與海空實兵演習),當周台海航運受到了緊張局勢的影響[9]。根據已有的公開資料,並沒有任何成達號沉沒與導彈落區或實彈火力存在直接因果的證據。

注釋

  • 失事時間:海事報道中「LT」通常指當地標準時間。如寫作「07:30 LT」,應理解為台灣當地標準時間(UTC+8)。
  • 貨輪噸位:WFP新聞稿中的「2,819-ton」推測為新聞筆誤,與各大資料庫記錄並不相符。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