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成都城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都城墙
Remove ads

成都城牆,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是自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國蜀郡郡守張儀按首都咸陽建制修築秦成都城牆以來,各朝代所修築的護衛成都的城防建築的總稱。成都2300餘年城址不變,市內曾發現過各朝代城牆遺址,如唐宋羅城城門遺址等。但目前通常所稱的「成都城牆」一般是指尚有殘存牆段可尋的明清成都府的城牆,由皇城少城、大城三道城池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

快速預覽 成都古城牆, 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

明清成都城牆始建於洪武四年(1371年),李文忠在宋元成都城的基礎上重修了府城(即大城)。而後成都城牆歷經增修,其中尤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川總督福康安主導的重修最為徹底,重修後成都城牆有「冠於西南」[1]之譽。1912年後成都少城城牆被逐步拆除。1958年成都市決議拆除城牆,大城絕大部分牆段被毀,而後1968年成都皇城又被拆除以修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目前明清成都城牆僅保存有10殘段,其中以北較場及西較場牆段為最長,長度均大於200米。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成都縣誌》成都城池圖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滅明夏政權。曹國公李文忠在宋元成都城的基礎上用磚石增築新城,延續千年城址未變的傳統,比唐宋羅城略小。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諭旨「蜀之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所瞻仰,非壯麗無以示威」,開始修建蜀王宮(即成都皇城),並在皇城外又修建了一道長九里、高一丈多的蕭牆。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涼國公藍玉為迎接朱元璋十一子蜀王朱椿就藩,再次督修成都城。明代成都城內(皇城)、中(蕭牆)、外(大城)三城相套的格局就此奠定[2],其中大城全場20餘里(約11餘公里),開五個城門,每個城門都建有城樓,門外均築有瓮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廢除了延秋門(小西門),僅餘四門。此後成都城牆在宣德、崇禎年間兩次培修。

布局

Thumb
1930年繪成都城地圖

明代成都城由具有內(皇城)、中(蕭牆)、外(大城)三城相套的格局。而後至清代皇城與大城格局大致保留,但蕭牆不存,又在大城偏西位置修築少城(滿城),少城與大城由一道反「C」型的城牆分割。明清成都大城保留了成都城就河流水勢而建的傳統,因而並非正南正北,與正南正北走向有約30度的偏角。所以成都的東門實際在城東南、西門在城西北,北門在城東北,南門在城西南。成都皇城居於大城正中,為張顯皇權尊嚴,為正南正北的規整長方形。成都城牆的角度至今影響了成都市老城區內的道路走向,大城範圍內的街道大多與正南正北走向有約30度(或60度)的偏角,而接近核心區的原皇城附近街道則轉為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走向。

皇城

皇城(即原明蜀王府)周長五里(約3公里),城牆包磚,高三丈九尺(約12.5米),高度甚至超過了明代成都大城城牆(高三丈四尺)[3]。東南西北依次設體仁、遵義、端禮、廣智四門,城外有護城河(即御河)圍繞。皇城的大致範圍處於今成都老城中心天府廣場以北,由東華門街、東御河沿街、西御河沿街、西華門街、蜀都大道所圍合的矩形內。皇城外另設一道一丈五尺(約4.5米)的蕭牆,蕭牆周長九里(約5公里),大致範圍處於今成都老城中心由順城大街、西玉龍街、羊市街、東城根街、西御街、東御街所圍合的矩形內,南臨金河[3]。與大城不同,成都皇城及蕭牆為正南正北朝向。明代時皇城內建有承運門、承運殿、圜殿、存心殿等建築,後均毀於明末戰火,清代改明蜀王府為貢院,在皇城內復建有明遠樓、致公堂等建築。

更多資訊 方位, 明代名稱 ...

大城

清代成都大城城牆周長22里(約13公里),設有4座城門,分別為迎暉門(東門),江橋門(南門),清遠門(西門),大安門(北門),每個城門都建有城樓,門外築有瓮城。成都大城的大致範圍為今由錦江府河西郊河三條原成都護城河所圍合的範圍。另外金河自西向東貫穿整個成都城,因而在東西兩側各設有水西門(今通惠門附近)、水東門(今東門大橋附近)以方便船隻進入成都城。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為方便市民進出,成都又陸續開通了4座新門。4座新門分別為1913年開通的通惠門(新西門)、1914年開通的武成門(新東門)、1937年開通的復興門(新南門),以及1938年開通的存正門

更多資訊 方位, 明代名稱 ...
Remove ads

少城

清代少城,即滿城,由年羹堯在唐宋少城的遺址上興建於1721年(清康熙六十一年),以駐防留在成都的八旗兵及其家屬。滿城東、南、北三面城牆為新建,西面城牆則與大城共用,周長約2.7千米,城牆高約4.3米。滿城內道路仿照北京胡同形制,以正中長順街為僅有的南北主幹道,另有多條東西向的小街道貫穿,整體路網形似一條蜈蚣。成都將軍的將軍衙門,坐落於長順街南口。

更多資訊 方位, 清代名稱 ...

現存牆段

更多資訊 名稱, 地址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