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至高無上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我,至高無上者》(西班牙語:Yo el Supremo)是一部由巴拉圭流亡作家奧古斯托·羅亞·巴斯托斯創作的歷史小說。作品以十九世紀巴拉圭獨裁者何塞·加斯帕爾·羅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亞的生平為原型,虛構地再現了這位亦被稱為「弗朗西亞博士」(Dr. Francia)的統治者形象。書名「至高無上者」即源於弗朗西亞自稱「El Supremo」,意為「最高統治者」。作為巴拉圭歷史上一長串獨裁者的開端,弗朗西亞是一位冷酷而精於算計的暴君[1]

快速預覽 我,至高無上者, 原名 ...

小說的核心主題是權力與語言,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至高無上者自認為超越了一切權力與歷史的束縛:「我不是在書寫歷史,我是在創造歷史。我可以隨心所欲地重塑它,調整、強調、豐富它的意義與真實。」[2]這種自信的宣言卻在小說中不斷受到挑戰。因為他正是通過書寫與命令來獲得權力,而這些相同的手段,也能被他人用來質疑乃至推翻他的權威。甚至他自身的身份——那個代表「我」的人稱代詞——也並非穩固不變,隨時可能被他人奪取,如諷刺詩事件所示。語言雖強大無比,卻永遠無法被完全掌控,它既可成為壓迫的工具,也能成為反抗的武器。

在羅亞·巴斯托斯寫作此書的時期,巴拉圭正處於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的獨裁統治之下,其在位時間甚至超過了弗朗西亞。許多評論者認為,《我,至高無上者》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斯特羅斯納的隱晦諷刺與批判。斯特羅斯納與弗朗西亞如出一轍,皆以消滅反對派、施行酷刑、鎮壓異議為手段來維繫對國家的絕對控制。憑藉對弗朗西亞的描寫與對斯特羅斯納的批判,該書被歸入獨裁者小說這一文學類型,也被視為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的代表作之一[3]。小說於1974年以西班牙語首次出版。

與許多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的作品一樣,《我,至高無上者》並未成為國際暢銷書,但卻贏得了評論界的高度讚譽。文學評論家傑拉爾德·馬丁(Gerald Martin)稱其為「一種非凡的文化現象」,並指出:「自《百年孤獨》以來,還沒有哪部小說能像《我,至高無上者》那樣迅速且一致地獲得如此廣泛的讚賞;就其純粹的歷史意義而言,它甚至可能超過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那部享譽世界的傑作。」[4]作品對「權力」與「語言」兩大主題的深刻處理同樣備受推崇。

然而,斯特羅斯納政權對這部小說並不友善。由於作品觸及現實政治並暗含批判,羅亞·巴斯托斯最終被列為「三位被禁止返回祖國的公民」之一,被迫長期流亡海外[5]

Remove ads

註腳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