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戒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戒疤[1]又稱香疤[2],是漢傳佛教淨土宗、禪宗等派別的比丘受戒後留下的痕跡。 [3][4][5][6]漢傳佛教以外的佛教徒沒有這個規定[7]。這些漢傳佛教比丘受戒時,別人會用艾條(北艾,也有的直接用線香[8])放在他們的頭頂,然後點燃艾條燃燒數分鐘, [9] :506之後頭皮會被灼傷,並留下疤痕。 [3] [9] :506 [10]不過這種做法具有危險性,可能會導致受戒者被感染。 [9] :507 [9] :298僧人身上的戒疤數量最少有三個,一般最多有十二個, [6][11]如果有比丘要接受菩薩戒,那他的戒疤就有12個。[2]據說也有人有十八個。 [10]戒疤一度是漢傳佛教比丘受戒的標誌,留下戒疤即意味著自己已受戒。[12]
歷史
戒疤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朝 [6][11] ,明高僧傳就記載釋志德曾經留下了戒疤。 [10]
1983年12月,中國佛教協會表示戒疤並非是佛教本來就有的習俗而且有害健康,要求全國范圍內的的比丘日後可以不用留下戒疤。 [10]不過仍然有比丘會自願留下戒疤。[1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