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愛蓮
中国舞蹈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戴愛蓮(1916年5月10日—2006年2月9日),女,祖籍廣東江門杜阮鎮,生於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中國舞蹈家、編舞家和藝術教育家,舞蹈史學家,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舞蹈家江青撰有與她的對談錄《說愛蓮》。

生平
戴愛蓮1930年14歲時赴英國倫敦,在安東·杜林的舞蹈教室及瑪麗·藍貝爾舞蹈學校(Mary Rambert)學習芭蕾舞和現代舞。此後隨芭蕾舞大師瑪格麗特·克拉斯克學習。不久又進瑪麗·魏格曼的舞蹈工作室學習現代舞,在恩斯特和羅特伯克現代舞團工作和學習。1939年在英國參加柯特·尤斯的舞蹈學校,學習魯道夫·拉邦體系的舞蹈。在倫敦期間,她編了《波斯廣場》、《賣花女》、《傘舞》、《警醒》、《前進》等舞蹈。1940年回到香港,後轉赴中國大陸。先後任教於重慶歌劇學校、育才學校、上海樂舞學院、北京師範大學。1946年後開始在中國介紹推廣拉班舞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組建了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主持北京舞蹈學校和中央芭蕾舞團。
2005年12月26日,已89歲的戴愛蓮在北京協和醫院病房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孫家正擔任入黨介紹人。2006年2月9日17時34分在北京病逝,告別儀式於2月17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別室舉行[1][2]。
Remove ads
社會兼職
曾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委員、常委,民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
作品
- 舞蹈:《思鄉曲》、《拾穗女》、《游擊隊員的故事》、《瑤人鼓舞》、《荷花舞》、《和平鴿》(舞劇)、《飛天》
- 參加整理的中國民族舞蹈: 《西藏舞》、《獅子舞》、《紅綢舞》、《劍舞》
- 自傳:《戴愛蓮—我的藝術與生活》
家庭
- 第一任丈夫:葉淺予,畫家,1950年離婚
- 第二任丈夫:丁寧,排練《和平鴿》時的舞蹈搭檔,後離婚
腳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