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托勒密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托勒密環形山("Ptolemy",非火星上的托勒密撞擊坑)是一座位於雲海東北側,接近月球正面中央的大型古隕石坑,以希臘-羅馬作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占星家克勞狄烏斯·托勒密(公元87年-165年)的名字命名,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認定。該隕石坑形成於酒海紀期,是該時期隕石坑的典型代表,這就是為何該時期有時被稱為托勒密期的原因。
描述
托勒密環形山東南偏南側有一段寬窄不均的崎嶇邊緣與阿方索環形山連成一體,二者與南面的阿爾扎赫爾環形山共同組成了一串突出的坑鏈;北面是較小但外形清晰的赫歇爾隕石坑、於爾登隕石坑位於東北偏東處、東北方稍遠處是依巴谷環形山、東南有阿爾巴塔尼環形山和克萊恩隕石坑[1]。托勒密環形山中心的月面座標為南緯9.16°、西經1.84°,直徑153.67公里[2],深約2.4公里[3]。 在陽光斜照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期間,托勒密環形山的輪廓細節清晰可見,但在太陽光直射下的滿月時,會變得難以辨別。由於它類似月海,因而該隕坑被歸類為"環壁平原"(帶圍牆的平原)。
該環形山低矮、不規則的坑壁已被嚴重侵蝕,上面覆蓋著眾多的小撞擊坑。雖然整體輪廓大體圓形,但邊緣較為參差,西北側壁上高聳著一座名為"托勒密伽瑪(γ)"的壁峰,其高度達2.9公里。環形山內地表已被熔岩覆蓋,沒有中央峰,表面也沒有射紋線,山體側壁被無數條裂縫切割,尤其是在南側,有多條連通阿方索環形山的峽谷。
在環形山內底部,特別是在西部區,有一些被熔岩覆蓋的小隕坑,只在熔岩地表上露出一小部分壁沿。其它一些色調發暗的地方是幾座顯目的幽靈隕石坑,為被熔岩覆蓋的早先的隕石坑,除陽光斜照時外,其它時候難以看到它們。除衛星隕石坑,坑內只有一座已正式命名的小碗狀坑-位於東北側的阿摩尼奧斯隕石坑(上圖中位於環形山內東北部),它在施羅特的月面圖中的亮度值為4°。
環形山的兩側是不規則線狀裂縫,形成了山谷狀的地貌,它們大致相互平行,徑直從雨海伸向西北偏北方。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照慣例,最靠近托勒密環形山的衛星隕石坑在月表地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衛星坑的中心點旁邊。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