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扶風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扶風之戰是發生於李唐政權(尚未稱帝)和薛舉西秦政權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這一次戰爭中李世民率軍重創了西秦勢力的主力軍隊,但是也暴露了自身的缺點。這場戰爭暫時抑制了西秦勢力向關內擴張的腳步,為李淵解決東線戰場提供了更多時間,並為唐朝建國後發起淺水原之戰吞併西秦打下了基礎。

快速預覽 扶風之戰, 日期 ...

戰前背景

唐高祖李淵於大業十三年六月十四日(公元617年7月22日)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克長安並控制了關中大部分地區,但是還沒有稱帝[1][2][3][4][5]。緊鄰於李唐的薛舉也試圖擴展疆域,迅速占領了隴西諸郡,並於大業十三年七月在金城稱帝[6]。而後還向東占領了天水[a]、隴西[b]、金城、枹罕、西平、澆河等郡,最終與李唐邊疆所接壤。扶風郡內部紛爭不斷,被西秦趁機進行攻略,由於地理上距離京畿不遠,對周邊的政權十分重要。至義寧元年秋,李唐、西秦、突厥三方在中國西北地區互相接壤,朔方則被梁師都所占、武威李軌所占。因此在鞏固長安後李淵派出劉弘基殷開山謀略扶風,薛舉也在同時占領了天水,試圖爭奪扶風郡,展示出染指長安的意圖。

戰爭過程

開戰

薛舉先在扶風郡西部打擊併吞並了在汧源縣的唐弼所部後,率領十萬大軍東進。他號稱有兵三十萬,想要徹底占據扶風郡後再圍攻京城[18][19][20]。李淵為此派出了兩路軍隊,以李世民所部為主力阻擊西秦軍,同時又讓竇軌前往隴右安撫並便宜行事。

決戰

在扶風,李世民所率大軍和西秦軍不期而遇,在兩軍遭遇的第一時間,唐軍便發起了進攻並成功突破西秦軍陣,斬首近萬[21]。不敵之下西秦軍不得不向後撤退,唐軍則一直追擊到隴坻(天水郡與扶風郡交接處)[22]。而同時劉世讓獨自率軍在扶風也進行了一番戰爭,獲得數千士卒。

影響

薛舉在敗退後害怕李世民揮師直下,發出「古來天子有降事否」的感嘆[23],但因為郝瑗的勸誡而準備休養生息並重用郝瑗,在後來的淺水原之戰中證明了郝瑗諫言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李世民並沒有繼續進軍,由於西秦軍隊多為騎兵步兵為主的唐軍無法有效追擊,更重要的是在東線的李密嚴重威脅到了李唐的發展,李世民不得不在李淵的命令下回軍應付。不過在回軍之前,唐軍用西秦軍屍體在天水郡邊構築了一座京觀[c],震懾西秦,被形容為「汧渭為之不流」[25]。此舉用意在於在精神層面震懾薛舉,警告本已敗兵的他不輕易東進,最後雙方同時休戰。西秦一方在後來數月內試圖休養生息,恢復軍隊規模;而李淵這時候則開始著手洛陽的李密等人,直到義寧二年(618年)展開淺水原之戰,徹底消滅西秦政權。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