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抗心律不整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抗心律不整藥(英語:Antiarrhythmic agents)是一類用於控制心律不整的藥物,可以用於治療諸如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心室性心搏過速以及心室顫動等異常心律。

很多人試圖將此類藥物作明確的分類,然而很多藥物有多重效果和機制,造成分類上不太明確。
辛格-威廉士分類法
辛格-威廉士分類法(Singh-Vaughan Williams classification)[1]是時任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的布拉馬·N·辛格,與其指導教授邁爾斯·沃恩·威廉士在1970年所提出的抗心律不整藥物分類法[2][3],此後一直是美國抗心律不整藥物的主流分類法[4]。
辛格-威廉士分類法將抗心律不整藥物分為五類:
在本分類法中,第一及第三類為節律控制藥物,第二及第四類為速率控制藥物。
Remove ads
第一類抗心律不整藥物主要為鈉離子通道阻滯劑,因此主要影響心肌動作電位的第0期。第一類藥物可降低細胞膜的活性,因此被視為是細胞膜穩定劑。(要注意的是第二類藥物中也有某些藥物也有穩定細胞膜的功能,例如普萘洛爾。)
此類藥物又可根據其對於動作電位的影響長短分為Ia、Ib、Ic三群[10][11]。
- Ia會延長動作電位時長(右偏移)
- Ib會縮短動作電位時長(左偏移)
- Ic不會影響動作電位時長(無偏移)
-
Ia類
-
Ib類
-
Ic類
第二類藥物就是俗稱的β受體阻滯劑。此類藥物透過阻斷β1腎上腺素受體來降低兒茶酚胺的功能,進而降低心血管系統的交感活性,並減少心肌細胞內cAMP水平,進而減少鈣離子流入。此類藥物對於治療室上性心搏過速特別有用,且會降低房室結的傳導能力。

第三類藥物大多為鉀離子通道阻滯劑,會延長再極化的時間[12]。由於此類藥物並不會影響鈉離子通道,因此並不會影響傳導速度。此類藥物會延長動作電位的時長以及不反應期,且並不影響電訊號傳導的速度,可用於預防房室結迴旋頻脈(re-entrant arrhythmias)。有些第三類藥物,特別是索他洛爾,會出現逆向使用依賴性(reverse-use dependence),意即再心跳慢時藥效會增強,控制效果會較佳。
由於此類藥物會減慢再極化的過程,會導致心電圖中的QT段延長,因此可能會增加多型性心室頻脈(polymorphic VT)的風險。
此類藥物包含:溴芐胺(bretylium)、胺碘酮(amiodarone)、伊布利特(ibutilide)、索他洛爾(sotalol)、多非利特(dofetilide)、維納卡蘭(vernakalant),及決奈達隆(dronedarone)。
Remove ads
第四類藥物為慢速非二羥基吡啶(non-dihydropyridine)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該藥物可以減少房室結的傳導性,並縮短心肌動作電位的高原期(第2期),進而造成心臟收縮力下降。因此該藥物並不適合心衰竭患者使用。此類藥物包含維拉帕米(verapamil)和地爾硫䓬(Diltiazem)。
辛格分類法最初僅有四大類,因此不屬於上述四類的藥物則歸為第五類。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