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法耶·蘭帝瓦

危地马拉诗人(1731—179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法耶·蘭帝瓦
Remove ads

拉法耶·蘭帝瓦(西班牙語:Rafael Landívar;1731年10月27日—1793年9月27日),瓜地馬拉西班牙帝國時期詩人、耶穌會士,早年在神學院學習,畢業後成為耶穌會士,西班牙當局決定驅逐耶穌會後流亡義大利波隆那直至逝世,代表作有長詩《墨西哥鄉村》等[1]

快速預覽 拉法耶·蘭帝瓦Rafael Landívar, 出生 ...

生平

拉法耶·蘭帝瓦於1731年10月27日出生於西班牙帝國瓜地馬拉都督府西班牙語Capitanía general de Guatemala安地瓜,是西班牙征服者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的後裔,因此其父母在當地也具有較高社會地位。他的住家鄰近耶穌會教堂,因此,他從小受到天主教的薰陶,天資聰穎,11歲起便在家鄉的聖博爾哈學院西班牙語Colegio Compañía de Jesús (Antigua Guatemala)學習[2]:224-225,1744年,他進入聖卡洛斯皇家宗座大學(今瓜地馬拉聖卡洛斯大學)深造,1746年2月,不到15歲的蘭帝瓦獲得了哲學學士學位,並於1747年5月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3]

在父親於1749年逝世後,蘭帝瓦移居墨西哥,正式加入耶穌會,在墨西哥的一所耶穌會學校教授修辭學,並於1755年晉鐸。1761年,回到瓜地馬拉後,他擔任母校聖博爾哈學院的校長[4]:19-21,但耶穌會在神學、哲學及政治思想上保持傳統天主教會理念、反對暴政的立場得罪了西班牙帝國當局,對此,卡洛斯三世於1767年下令將耶穌會從西屬美洲驅逐[5],蘭帝瓦本人也被迫流亡至義大利波隆那,繼續從事耶穌會教育工作,直到1793年9月27日在波隆那逝世,葬於當地的聖瑪利亞教堂義大利語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e Muratelle[2]:225。1950年,在義大利、瓜地馬拉雙邊人士的支持下,蘭帝瓦的遺骸從義大利移葬回到瓜地馬拉[6]:17,現代瓜地馬拉也有一所大學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向他致敬[7]

Remove ads

文學作品

18世紀的西屬美洲文壇受到宗主國西班牙的深刻影響,但歐洲的啟蒙運動人文主義思想也在同時傳入西屬美洲,在地的民族文學開始興起,在此期間,描寫美洲本土題材的詩歌作品也取得了一定成就[8],拉法耶·蘭帝瓦的長詩《墨西哥鄉村》(Rusticatio mexicana)也是在地民族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原詩分10章,計2,425行,以拉丁文六音步詩句著成,該作品於1782年在義大利再版後增至15卷5,274行[1]。其詩句具有史詩特點,並以描繪墨西哥、瓜地馬拉一帶的湖泊、火山和野生動物,以及當地人民的生計和娛樂活動見長。但也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具有輓歌和田園詩的風格,反映了他被迫流亡外國的悲愴以及他對家鄉瓜地馬拉的懷念之情[9]。學者喬治·戴爾(George I. Dale)亦指出《墨西哥鄉村》的靈感來自維吉爾的《農事詩》等著作,並認為其是十八世紀拉丁文詩作中最傑出的典範[10]。另一位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學者克森(Arnold L. Kerson)則認為其作品具有現實主義或百科全書派特點,其詩歌內對海狸群體勞動分工、強烈集體精神的描寫,亦具有烏托邦的色彩[6]:18-21

不過,在19世紀的瓜地馬拉,《墨西哥鄉村》的版本卻相當稀少,甚至幾乎被遺忘,1893年,瓜地馬拉外交部長拉蒙·薩拉薩西班牙語Ramón A. Salazar派遣該國駐威尼斯領事前往波隆那,試圖了解蘭帝瓦的事跡,取得了《墨西哥鄉村》的版本,將其翻譯成西班牙文,最終於1897年在中美洲博覽會上展出,逐漸為瓜地馬拉文學界重新認識[2]:22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