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Remove ads

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義大利語Lucia di Lammermoor)是葛塔諾·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以沃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史實小說《拉美莫爾的新娘》(The Bride of Lammermoor)為劇本所譜寫的一部三幕歌劇。該劇故事內容為英國蘇格蘭安妮女王(於十七世紀晚期繼任威廉三世之王位)時代,互為世仇的兩大家族阿斯頓家族(Ashtons)和雷文斯伍德家族(Ravenswoods)間所發生的愛情悲劇

快速預覽 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原文名 ...

故事開始時阿斯頓家族已握有強大勢力,同時還佔有原為雷文斯伍德家族的城堡,雷文斯伍德家族的唯一繼承人埃德加(Sir Edgardo di Ravenswood)被迫遷居至遠方海邊的一座殘破塔樓(Wolf's Crag)。雖然阿斯頓家族已是勝利者,但仍受到當時宗教信仰及政治環境的威脅,其家族首領恩里科勳爵(Lord Enrico Ashton)希望能透過其妹露琪亞(Lucia Ashton)與其政治救星阿圖羅勳爵(Lord Arturo Bucklaw)的婚姻來維護阿斯頓家族的既有政治勢力,但卻因露琪亞與埃德加早已相愛且私定終身,因而引發連串的衝突、誤會以及最後的悲劇收場。

該劇於1835年9月26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聖卡洛劇院(Teatro San Carlo)首演,董尼采悌於1839年將該劇改編為法文版,同年於巴黎文藝復興劇院(Théâtre de la Renaissance)演出,該劇原僅被視為專供花腔女高音展示技巧之曲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少數擁有高度技巧之女高音如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及瓊·蘇莎蘭(Dame Joan Sutherland)以其傑出表現賦予了該劇在眾多悲劇中之榮耀地位,從此《拉美莫爾的露琪亞》成為世界各大歌劇院的常備曲目之一,同時在北美地區之二十齣演出次數最多的曲目中名列十三[1],時至今日仍為義大利美聲歌劇之代表作之一。

Remove ads

劇中人物(註)[2]

更多資訊 人物, 聲部 ...
Remove ads

劇情

第一幕

第一景:雷文斯伍德城堡近郊

一群衛隊士兵正在城堡近郊飲酒作樂,侍衛隊隊長諾爾曼進場制止並要求他們搜尋可疑的入侵者,他懷疑入侵者應該是埃德加並告訴本來即對埃德加心懷敵意的恩里科,埃德加的目的是來私會露琪亞。士兵們確認入侵者的確是埃德加,恩里科表達了他對埃德加的憎恨並誓言他將終止埃德加和露琪亞間的關係。

第二景:城堡旁公園入口之噴泉邊

露琪亞在噴泉邊等待著埃德加,她告訴她的摯友艾麗莎她看到一位就在此地被雷文斯伍德祖先殺害的女孩的幽靈。艾麗莎告訴露琪亞幽靈的出現是警告她必須放棄對埃德加的愛戀。埃德加依約定出現,但卻為了一項政治任務必須立即趕赴法國,他期望能與恩里科和平共處並與露琪亞成婚,雖然露琪亞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但埃德加與露琪亞仍立下婚姻的誓言並交換戒指以為彼此的信物。

第二幕

第一景:雷文斯伍德城堡內恩里科的房間

雷文斯伍德城堡內為露琪亞與阿圖羅即將到來的婚禮正進行準備中,恩里科擔心露琪亞是否真的願意屈服並成婚,他和 諾爾曼偽造了一封埃德加寫給新戀人的情書交給露琪亞,讓露琪亞誤以為埃德加已忘了她且移情別戀,恩里科離去後,露琪亞的牧師雷蒙德接續勸說露琪亞,期許她為了阿斯頓家族的未來應捨棄對埃德加的誓言並嫁給阿圖羅,露琪亞在無奈中同意了婚事。

第二景:雷文斯伍德城堡大廳

大廳中眾人正歡唱著婚禮頌歌,阿圖羅來到大廳準備進行與露琪亞的婚禮,露琪亞舉止怪異,但恩里科解釋這是因為 露琪亞仍在哀悼母親的逝世。阿圖羅愉快地簽了婚約,接著露琪亞無助且不情願地簽了字,露琪亞方落筆,埃德加突然在兩名侍衛的保護下出現在大廳,隨即引發了衝突,雷蒙德攔阻了埃德加與恩里科間一觸即發的戰鬥,同時出示了露琪亞簽署的婚約要埃德加知難而退,埃德加詛咒露琪亞的不忠,要求退還彼此視為信物之戒指,並憤怒地將戒指踐踏在地上後即欲離開大廳,此時恩里科的侍衛隊隊長諾爾曼及其衛隊士兵群起圍攻,混戰中諾爾曼於埃德加的侍衛劍下身亡,埃德加隨即離開了現場。

第三幕

第一景:海邊塔樓(Wolf's Crag)

恩里科獨自造訪埃德加要求以決鬥解決彼此的衝突,並謊稱露琪亞正愉悅地享受新婚生活,最後埃德加同意了恩里科的要求,並約在黎明時前往海邊塔樓附近的雷文斯伍德家族墓園進行決鬥。

第二景:雷文斯伍德城堡大廳

當大廳中眾人仍高興地慶祝婚禮時,雷蒙德阻止了歡宴並告訴眾人露琪亞似乎已失去理智,還殺了她的新郎阿圖羅。露琪亞離開新房回到大廳,她幻想著即將與埃德加快樂地進行婚禮,恩里科原仍想責難露琪亞,但發現露琪亞的精神狀況後而懊悔不已,最後露琪亞精神完全崩潰。

Thumb
Francesco Bagnara於1844年為第三幕第三景所設計的場景(Civica Raccolta Stampe Bertarelli Milan)

第三景:雷文斯伍德家族墓園

為解脫失去露琪亞的痛苦,埃德加思索著在決鬥時故意死於恩里科的劍下,當他發現露琪亞已不在人世的事實且眾人正因此哀悼後,埃德加以一把短劍自戕,期待與露琪亞在天堂再度相會。而拉美莫爾民眾則在一旁祈求上天寬恕這場悲劇。

著名樂段

六重唱

歌劇史上最重要的六重唱「Chi mi frena in tal momento」(這一刻什麼在制止著我)出現在第二幕第二景,董尼采悌讓劇中六個主要人物各自述說自己的心情譜寫而成此曲,再加上合唱團「Come rosa inaridita」(像朵枯萎的玫瑰)的烘托,將全劇在此景推向高潮。埃德加既憤怒於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卻同時又表達對露琪亞始終不悔的愛意;恩里科一方面無法抑制他的的怒火卻又對於操控擺弄妹妹的情感而感到懊悔;露琪亞感到所有人都辜負了她,受盡折磨卻欲哭無淚;雷蒙德慨嘆露琪亞所受的苦難與委屈;艾麗莎悲詠露琪亞正如一朵凋零中的玫瑰;阿圖羅則只能感歎這可怕的時刻。

露琪亞瘋狂場景

露琪亞瘋狂場景「Il dolce suono...Spargi d'amaro pianto」自董尼采悌完成本劇後已成為眾花腔女高音的競技場,更成為少數著名女高音如瓊·蘇莎蘭(Dame Joan Sutherland)之代表作。幾乎所有飾演露琪亞的女高音都在瘋狂場景的末段自行增添了裝飾奏,但通常僅僅是為了展現傳統的美聲唱法與技巧,穿插了大量的顫音波音(mordent)、組音(turns/gruppetto)、以及華彩樂段(cadenza),然而知名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在此景加上了裝飾音則是為表達其對該曲與場景獨到的詮釋。於結尾之處,多以高音降E(High E-flat)收尾,較特出之女高音如Ruth Welting英語Ruth Welting[3]Mariella Devia英語Mariella Devia[4] 則能以原著版本高音F結束,因而博得樂迷的讚嘆與激賞。

樂段列表

線上試聽

(義大利文)Lucia di Lammermoor: 全曲試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於 Magazzini-Sonor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