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拓跋天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拓跋天賜(?—?),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子,生母陽椒房[1][2],北魏宗室、官員,擁有直懃稱號[3]。
生平
和平二年秋七月戊寅(461年8月15日),魏文成帝拓跋濬封弟弟拓跋天賜為汝陰王,加征南大將軍,虎牢鎮都大將,鎮守虎牢[4][5][6][7][8][9][10]。
和平六年(465年)冬季十月,朝廷徵召陽平王拓跋新成、京兆王拓跋子推、濟陰王拓跋小新成、汝陰王拓跋天賜、任城王拓跋雲入朝[11][12]。天安元年(466年),劉宋發生內亂,魏獻文帝拓跋弘派使持節征南大將軍拓跋天賜、侍中尚書令安東大將軍始平王元丕、散騎常侍殿中尚書令安西將軍西陽王拓跋石,率領幽州和冀州的七萬軍隊,沿著濱海地區南征,直指東陽,與其他各路軍隊定於同時匯合於秣陵[3]。
皇興四年(470年),柔然可汗予成進犯北魏邊境,九月丙寅(10月15日),魏獻文帝拓跋弘派拓跋天賜和濟南公羅拔都督諸軍為前鋒,與眾將在女水之濱匯合,魏獻文帝親自誓眾,挑選精兵五千人出戰,柔然大敗,逃奔三十餘里,被斬首五萬,一萬餘人投降[13][14][15][16]。
皇興五年(471年),魏獻文帝派殿中尚書胡莫寒挑選西部敕勒中家財富有且家中有兩名壯丁的擔任殿中武士,可是胡莫寒大肆收受賄賂,挑選的過程不公平。敕勒族的眾人感到憤怒,殺死了胡莫寒及兼理高平鎮將奚陵。夏季四月,敕勒諸部因此悉數反叛,魏獻文帝詔令拓跋天賜和給事中羅雲都督諸軍前往討伐,敕勒前鋒詐降,羅雲信以為真,他的副將拓跋伏認為敕勒人臉色生變,可能會出現事故,沒有準備會被對方暗算,羅雲不聽。敕勒以輕裝騎兵偷襲殺死了羅雲,北魏軍隊死了十分之五到十分之六,拓跋天賜僅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6][8][17][18]。
拓跋天賜後出任征北大將軍、護匈奴中郎將,累次升遷為懷朔鎮大將[6][8]。太和十三年(489年)六月,拓跋天賜和兄弟南安王拓跋楨犯貪污受賄罪應當被處死,馮太后和魏孝文帝拓跋宏駕臨皇信堂,接見王公,馮太后說:「汝陰王拓跋天賜和南安王拓跋楨不順從法令制度,貪污納賄搜刮財物,依照罪行應當判處死刑,將導致難以預料的事情。諸位大臣認為應該保全親屬私情破壞法令嗎?或者割斷親屬私情彰明法令?」群臣都說:「二王是景穆皇帝的兒子,應該受到憐憫寬恕。」馮太后不答。魏孝文帝因此下詔說:「二王所犯的罪難以饒恕,但是太皇太后追憶高宗皇帝對待兄弟的恩情;而且南安王侍奉母親孝順恭謹,聞名中外,所以一併免死,削奪官爵,禁錮終身。」[20][21][6][8][22][23]拓跋天賜死後,魏孝文帝在思政觀為他哭泣,贈與拓跋天賜原有的爵位,並以王的禮節下葬,諡號靈王[6][8]。
兒子
參見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