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拓跋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拓跋迪(515年—577年3月24日),本姓,字德儒[1]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玄孫,北魏太傅、東阿文簡公元順第四子,元魏宗室,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拓跋迪在北魏普泰元年(531年)被封為高都縣男,歷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大統十三年(547年)晉封濟北郡王。大統十六年(550年),宇文泰東征,拓跋迪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2]魏恭帝元年(552年),拓跋迪上表謙讓王位,魏後二年(555年),拓跋迪改封濟北郡公[1][2]。魏恭帝三年十二月庚子(557年2月14日),魏恭帝拓跋廓詔令禪位給周孝閔帝宇文覺,派大宗伯趙貴持節向周孝閔帝奉上冊書,又派民部中大夫、濟北公拓跋迪送上皇帝的璽紱[3][4][5]保定二年(562年),拓跋迪出任大行台尚書、兼任大司徒,出使突厥[2],回朝出任昌州刺史,又出任小司寇,轉任宗正[1][2]。保定三年(563年),周武帝宇文邕命令司憲大夫拓跋迪制定《大律》十五篇,二月庚子(563年3月15日)開始實行,《大律》規定對犯罪的懲罰:分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五種,一共分二十五等[6]天和六年(571年),拓跋迪升任使持節大將軍[1]建德六年龍集丁酉二月廿日(577年3月24日),拓跋迪在私人住宅中去世,虛歲六十三,當年七月壬申朔十三日甲申(577年8月12日)遷葬於北原洪瀆川周武帝宇文邕詔令贈予四州諸軍事、金州刺史,以太牢祭祀,諡號惠公[1]

Remove ads

墓葬

201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機場二期建設的布里村發掘了拓跋迪夫婦合葬墓[7]

家庭

高祖

曾祖

祖父

  • 元澄,北魏太師、錄尚書、假黃鉞、加九錫、任城文宣王[1]

父親

兄弟

  • 元朗,東魏司徒府左長史、東阿文貞公

夫人

  • 宇文宣華,本姓周,西魏司空、文安匡穆公周惠達長女,武成元年(549年)賜姓宇文氏,大統九年六月十五日(543年7月31日)虛歲十二時嫁給拓跋迪,周惠達親自操辦婚禮,大統十三年(547年)十月封為濟北王妃,魏後元年(552年)改為濟北郡公夫人,保定二年(562年)封汝南郡君,虛歲三十五時(566年)在長安私人住宅中去世,天和三年歲次戊子二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568年4月1日)葬於石安洪固鄉[1]

子女

  • 元氏,長女,嫁隋朝鄴縣公崔弘度[8]
  • 拓跋法力,世子,天和三年虛齡十歲,訂婚北周太師、大冢宰、晉國公宇文護之女[1]
  • 拓跋庭堅,天和三年虛齡八歲[1]
  • 拓跋寶積,天和三年虛齡七歲[1]
  • 拓跋僧力,天和三年虛齡六歲[1]
  • 拓跋季友,天和三年虛齡五歲[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