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拳擊
格鬥運動與武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拳擊,別名西洋拳、搏擊,是一項由兩位選手對賽的體育運動,只可使用拳頭進行攻擊與防禦,並佩戴拳擊手套以減低對手受創的程度,具有悠久的歷史。

歷史
拳擊和射箭都是人類古時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強健體魄而可以於惡劣的環境之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類要以拳頭來自衛。這是拳擊的雛形。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公元前4世紀的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拳擊運動。羅馬帝國崩潰後拳擊運動一度銷聲匿跡。17世紀的英格蘭,拳擊運動再次興起。1880年左右英格蘭出現了業餘拳擊比賽[1]。
而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運中,由於希臘王喬治一世認為拳擊太為暴力、危險而且不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
1881年,英國業餘拳擊協會成立,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1882年,英格蘭開始禁止舉辦赤手空拳下的拳擊比賽。而其實在19世紀後期,拳擊在一些地方的合法性仍遭到質疑。英格蘭和美國大部分地區都會取締拳擊運動,職業比賽經常偷偷在賭場舉行,而且一旦被警察發現則會勒令結束。[2]到第三屆夏季奧運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中,由於瑞典法律不准許拳擊運動,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擊運動再次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現在。
目前為止,國際業餘拳擊協會的成員共為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與此同時,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也於1999年在芬蘭舉行。
Remove ads
規則
拳擊運動分為業餘拳擊以及職業拳擊。
業餘拳擊的參與者是18歲以上以及高中生,1回合3分鐘,國中生1回合2分鐘。在日本比賽時通常是三回合,不過國際比賽也有縮短為1回合兩分鐘並進行4回合的比賽。但是為在2009年1月時國際業餘比賽被統一為三分鐘三回合。 雙方選手要戴上頭盔、10OZ拳套(大會提供),口咬防止受傷的護齒,穿著護襠(男性),5位裁判1回合判給贏的10分輸的9分最後抽3組分數加起來贏得兩組分數以上,或擊倒對手的為勝利者。如果對手一回合中被強制讀秒三次跟累計4次讀秒裁判可中止比賽。
- 在2016年奧運會,拳擊項目取消了比賽要戴頭盔的規定。
其中由國際拳擊協會(AIBA,原「國際業餘拳擊協會」)負責。
比賽形式採用回合制,有4回合、5回合、6回合、8回合、10回合、12回合六種。回合數依據選手的證照來決定。不過會實行十二回合,也只有東洋太平洋錦標賽與世界錦標賽的時候。 雙方選手使用8~10OZ拳套(賽前雙方議定),口咬防止受傷的護齒,進行3分鐘一回合的對賽。
階級
國際業餘拳擊聯盟所制定的階級如下。全12階級。
女子比賽的階級如下。全13階級。
Remove ads
職業拳擊的階級如下。全17階級。
Remove ads
著名選手
- 喬·路易斯(1914年-1981年),重量級。
- 洛基·馬西安諾(1923年-1969年),重量級。
- 穆罕默德·阿里(1942年-2016年),重量級。
- 喬·弗雷澤(1944年-2011年),重量級。
- 喬治·福爾曼(1949年-),重量級。
- 依凡德·何利菲德(1962年-),輕重量級(175磅) 重量級(200磅)。
- 伯納德·霍普金斯(1965年-),中量級。
- 邁克·泰森(1966年-),重量級。
- 小羅伊·瓊斯(1969年-),中量級、超級中量級、輕重量級和重量級。
- 奧斯卡·德拉奧亞(1973年-),超級羽量級、輕量級。
- 弗洛伊德·梅威瑟(1977年-),超級羽量級(130磅) 輕量級(135磅) 超級輕量級(140磅) 沉量級(147磅) 超級沉量級(154磅)。
- 洛文干沙利斯(1987年-),輕蠅量級。
- 亞歷山大·波維特金
- 弗拉迪米爾·克利奇科(1976年-)
- 維塔利·克利欽科(1971年—)
根納季·根納季耶維奇·戈洛夫金
- 魯斯蘭·查加耶夫
- 米格爾·庫托
- 菲利克斯·特立尼達德
- 曼尼·帕奎奧(1978年-)
- 鄒市明(1981年-)
- 張志磊(1985年—)WBO過渡拳王
- 曹星如(1987年-),超級蠅量級(115磅)。
•譚俊軒「鎖囝」 (2015-2018) ,輕次中量級(132磅)
組織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