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萊佛士豬籠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莱佛士猪笼草
Remove ads

萊佛士豬籠草[2]:63-64學名Nepenthes rafflesiana)得名於斯坦福·萊佛士。其分布極為廣泛,包括婆羅洲蘇門答臘西馬來西亞新加坡。已描述的萊佛士豬籠草的變型和變種是豬籠草屬中最多的。僅在婆羅洲就至少有3種不同的變種。萊佛士豬籠草的巨型變型的捕蟲籠大小可與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相媲美。

快速預覽 萊佛士豬籠草,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植物學史

Thumb
Thumb
左:1872年,《園丁紀事與農業公報》中萊佛士豬籠草英國種植植株的插圖。
右:1847年,《柯蒂斯植物學雜誌》中沃爾特·胡德·菲奇所作的萊佛士豬籠草的插圖。


1819年,威廉·傑克博士(Dr. William Jack)發現了萊佛士豬籠。並在《柯蒂斯植物學雜誌》上刊登了威廉·傑克博士從新加坡寄來的信,他這樣寫道:[注 1][3]

在那時,萊佛士豬籠草是當時所知的豬籠草屬中體型最大的物種。1850年的《園丁與農夫雜誌》Gardener's and Farmer's Journal中,對萊佛士豬籠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注 2][3]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Thumb
萊佛士豬籠草下位籠唇的特寫照

萊佛士豬籠草為藤本植物。莖可長達15米,直徑可達10公釐。節間距最長達20公分。[4]籠蔓最長可超過110公分。

萊佛士豬籠草的下位籠呈球狀,具發達的籠翼。下位籠的高度很少超過20公分,但萊佛士豬籠草的巨型變型的高度也可達35公分,寬至15公分。上位籠呈漏斗狀,唇的前端凸出。這兩種捕蟲籠都有超過3cm的細長唇頸。

捕蟲籠的顏色豐富,可為暗紫色至幾乎全白。萊佛士豬籠草典型變型的下位籠為淺綠色且帶有紫色斑點,上位籠則為奶油色。

萊佛士豬籠草的花序總狀花序,長16至70公分。花為紅色或紫色。每個花梗通常只帶一個朵花,偶爾帶兩朵。

幼苗具棕色或白色且容易脫落的長毛,成株則僅在花序上具一些稀疏的棕色短毛,但也可能完全無毛。

原生地

Thumb
萊佛士豬籠草的典型原生地

萊佛士豬籠草為分布廣泛的低地豬籠草。其常見於婆羅洲廖內群島,但在西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分布局限。在西馬來西亞僅於東南地區分別廣泛,特別是在柔佛州相當充裕。而在蘇門答臘萊佛士豬籠草僅存在於因陀羅補羅巴魯斯(Barus)之間的西部海岸。[4]其也分布於周圍一些小型島嶼,包括邦加島納閩島[5]大納土納島[6]林加群島[7]

萊佛士豬籠草一般生長於開闊的砂質潮濕地區中。也曾在巽他荒原森林、次生林、泥炭沼澤森林邊緣、石楠林和海邊的懸崖發現過萊佛士豬籠草。其海拔分布範圍為0至1200米[4]或至1500米的地區。[8]

種下類群

由於萊佛士豬籠草分布廣泛,所以萊佛士豬籠草的捕蟲籠無論是在形狀或顏色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以下為已被描述的萊佛士豬籠草種下類群。其中大部分在現在已被認為是非正式的。原被非正式描述為長萊佛士豬籠草的類群在2011年被描述為巴蘭豬籠草N. baramensis[9],現被置於赫姆斯利豬籠草N. hemsleyana[10]

Thumb
Thumb
Thumb
左、中:赫姆斯利豬籠草的下位籠和上位籠,原被稱為長萊佛士豬籠草。
右:萊佛士豬籠草卓越變種的大型下位籠的插圖,其具深紫色條紋[3],來源於1882年的《園丁紀事》。
Thumb
Thumb
Thumb
萊佛士豬籠草巨型變型(從左至右):高達30公分的下位籠;長達110公分的籠蔓;高約45公分的上位籠
Remove ads

巨型變型

萊佛士豬籠草巨型變型N. rafflesiana f. gigantea[2]存在於婆羅洲西北海岸的一些相互分離的地區,及古晉以西110公里的海濱小鎮三馬丹(Sematan)[17]該變型典型的原生地茂密的石楠森林,特別是植被邊緣的地區。[17]

萊佛士豬籠草巨型的方方面面都比普通的萊佛士豬籠草更大。其莖可攀至15米的高處。葉片長度可達典型變型的2.5倍。下位籠可高達35公分,寬至15公分,容積可達到1升。[17]其捕蟲籠的顏色多種多樣,可為白底紅斑至深紫色。上位籠可能為全綠或帶斑點。花序也很巨大,可長達1米。花梗可達1.5公分,具暗紅色的花被片[17]

除了大小之外,萊佛士豬籠草巨型變型的發育中葉片也與典型變型不同,其葉片具 深紅棕色光澤。人工種植的萊佛士豬籠草巨型變型也具有這樣的特徵,所以其並非由特殊的環境因素造成的。[17]

曾記錄到野外的萊佛士豬籠草巨型變型捕獲老鼠。[2]

Remove ads

相關物種

萊佛士豬籠草與貝卡利豬籠草長葉豬籠草蘇門答臘豬籠草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對來自蘇門答臘島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進行了分支系統學分析,共利用了70個形態特徵。萊佛士豬籠草被歸入「第5分支」。其中蘇門答臘豬籠草與萊佛士豬籠草的相關性達58%。[4]貝卡利豬籠草未被包括在該研究中。[4]貝卡利豬籠草未被包含於該研究中。

69%
unnamed

長葉豬籠草

unnamed
58%

萊佛士豬籠草

蘇門答臘豬籠草

萊佛士豬籠草與蘇門答臘豬籠草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下位籠唇的結構不同。蘇門答臘豬籠草下位籠的唇齒不明顯,而萊佛士豬籠草反之。萊佛士豬籠草具細長的唇頸,而蘇門答臘豬籠草則無。蘇門答臘豬籠草的下位籠通體為卵形,而萊佛士豬籠草下位籠的上半部為圓柱形。此外,蘇門答臘豬籠草的葉片較窄,具棕色短毛。[4]

Remove ads

自然雜交種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