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揚雄

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扬雄
Remove ads

揚雄(前53年—18年)[1]子雲,姓名又作楊雄,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

快速預覽 揚雄, 姓 ...

家族與姓氏問題

揚雄的遠祖出自姬姓。西周王室的旁支有名叫伯僑者,在之楊邑(在今山西洪洞縣東南十五里)受封采地,世稱楊侯,其子孫便以楊爲氏[2]。至戰國時期,楊侯爲躲避晉國六卿之亂,舉家南遷至楚之巫山(今四川巫山縣)。在戰國末年直至楚漢相爭的數十年間,楊氏都受戰亂波及,不得安居,於是又溯長江而上遷至巴郡江州(在今重慶附近巴縣以西)。

揚雄的五世祖揚季,官至廬江太守,在西漢元鼎年間,為了躲避仇家,又攜家溯長江而上,移居至岷山以南的郫縣並定居下來[註 1]。揚雄的家族所擁有的田地不多,僅「有田一㙻,有宅一區,世世以農桑為業」[3];並且其住處「左鄰崇山,右接曠野」[4],因此土地也並不豐饒。在這種情況下,揚家世代過著小自耕農的生活,十分貧寒,最好不過能謀得一家溫飽。

揚雄的姓是「」還是「」,這歷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根據揚雄的自序,其先祖受封於晉之楊邑,因以其地為姓,則揚雄之姓本應為「楊」。東漢延熹(158~167)年間所刻《郎中鄭固碑》有「君大男孟子有楊烏之才」[5],其中楊烏即揚雄之子[6]。漢末楊修《答臨淄侯箋》中有「脩家子雲」[7],可知漢末人尚多以揚雄之姓為楊。唐杜甫《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德敘懷斐然之作三十韻》等詩作提及揚雄處,宋二王本皆作「楊雄」[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首句「醉酒楊雄宅」[9]。杜甫於賦楊長寧宅用揚雄的典故,則杜甫亦以揚雄之姓為「楊」。

宋元時期,不同版本的《漢書》對揚雄的姓記載各異。有的版本全部作「揚」,有的版本「揚」「楊」雜出[註 2],至明監本,則統一改作「揚」。對於這種現象,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解釋道:

然而,對於揚雄姓氏問題本身,段玉裁則又認為其姓當為「楊」,作「揚」者是偽說。段的觀點得到了王念孫的支持。汪榮寶對此批評道:「同聲通用,古書常例,託名標幟,尤無正假可言。謂雄姓從手,與『楊』不同,斯為妄論;必以作『楊』為謬,亦乖通義。」[11]

王先謙支持楊、揚二字假借相通的觀點,並舉出揚州、揚乾等名物在不同版本《漢書》中楊、揚二字雜出為例證。他同時認為,之所以明監本忽然統一改爲手旁「揚」,是由於明朝人開始使用俗體字[12]

徐復觀認為,揚雄本姓為楊,只因西漢元鼎年間,其先祖楊季為躲避仇家,移居岷南郫縣時,始將原姓「楊」稍加更改為「揚」。因此,他們的家族便不與郫縣其他楊姓相通,於是揚雄才寫道「故雄無它揚於蜀」[13]

目前學界共識是揚雄家族本姓為楊,至於何時、何故改為揚姓,尚有不同說法。[原創研究?]

Remove ads

思想

Thumb
揚雄像

揚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的學說,強調如實的認識自然現象,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方士的學說。

人性論上,揚雄於《法言·修身》說:「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他以氣稟言人的實然之性,採告子荀子「化性起偽」的思路,謂善惡相混的人性有待後天外鑠性的教化。他標準「君子」為教育的目標,教學的內容是禮義,「視、聽、言、貌、思」的導正是陶塑品德的必要重點。其中「思」是心的發用所在,揚雄稱心的難測之用為「神」,為教化的關鍵所在。

評價

  • 張衡稱他「妙極道術」。
  • 顏之推:「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輕薄:。。。;揚雄德敗《美新》;。。。」(《顏氏家訓》)
  • 朱熹認為他「拙底工夫」。
  • 曾國藩《曾國藩家訓‧咸豐九年三月初三日淸明》:揚子雲為漢代文宗,而其《太玄》摹《易》,《法言》摹《論語》,《方言》摹《爾雅》,《十二箴》摹《虞箴》,〈長楊賦〉摹〈難蜀父老〉,〈解嘲〉摹〈客難〉,〈甘泉賦〉摹〈大人〉賦,〈劇秦美新〉摹〈封禪文〉,〈諫不許單于朝書〉摹《國策·信陵君諫伐韓》,幾於無篇不摹。[14]
  • 曾國藩《曾國藩家訓‧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余觀漢人詞章未有不精於小學訓詁者,如相如、子雲、孟堅,於小學皆專箸一書,《文選》於此三人之文箸錄最多。余於古文志在效法此三人幷司馬遷、韓愈五家。以此五家之文,精於小學訓詁,不妄下一字也。

文學形象

揚雄的形象常作為潛心於學術,不慕名利,不諳世故的學者的典型出現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

  • 左思《詠史·濟濟京城內》(八首其四):「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言論准仲尼,辭賦擬相如。悠悠百世後,英名擅八區。」
  • 盧照鄰《長安古意》:「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 李白《古風·咸陽二三月》(五十九首其八):「子云不曉事,晚獻《長楊》辭。賦達身已老,草《玄》鬢若絲。投閣良可嘆,但為此輩嗤。」
  • 李白《古風·一百四十年》(五十九首其四十六):「獨有揚執戟,閉關草《太玄》。」
  • 李白《俠客行》:「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李賀《綠章封事》:「金家香衖千輪鳴,揚雄秋室無俗聲。」
  • 戴叔倫《行路難》:「揚雄閉門空讀書,門前碧草春離離。」
  • 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主要著作

主要賦文作品

  1. 《長楊賦》
  2. 《蜀都賦》
  3. 《甘泉賦》
  4. 《羽獵賦》
  5. 《逐貧賦》
  6. 《解嘲》

遺址

  • 子雲亭,在今中國四川省綿陽市西山。
  • 揚雄墓,又稱子云墳,在今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友愛鎮子云村。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