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放生院 (宇治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放生院(日語:放生院/ほうじょういん Houjoin[2])是京都府宇治市宇治的真言律宗的一座寺廟。本尊是地藏菩薩。寺號為常光寺(じょうこうじ)[3] ,山號為雨寶山(うほうざん) 。通稱「橋寺」,由來是該寺曾經管理過附近宇治川上的宇治橋。
歷史
據寺院記載,推古天皇12年(604年),聖德太子下令秦河勝修建宇治橋,寺院也隨之建立。還有一種說法是,大化2年(646年)元興寺的僧人道登建造宇治橋時,該寺院為了管理宇治橋而建立(根據該寺院內的宇治橋紀念碑上的銘文)。
鎌倉時代後期,弘安4年(1281年) ,因復興西大寺而聞名的僧人叡尊重建了寺院(『感身學生記』)。叡尊在弘安9年( 1286 年)重建了宇治橋,建成後,他在宇治川上的中洲(現在的塔之島)建造了浮島十三重石塔,並在這裡舉行了放生會,於是,這座寺廟的寺名就變成了放生院。宇田天皇還賜給寺廟300石土地,並下令由寺廟管理宇治橋,此後又被稱為「橋寺」。
文明11年( 1479年)與三室戶寺發生爭執,被放火焚燒。它在室町幕府的幫助下重建,但在江戶時代的寬永 8 年( 1631 年)被大火燒毀。 [4]
境內

- 本堂
- 庫裏
- 十三重石塔
- 宇治橋斷碑(重要文化財) - 被視為日本三大古碑之一
- 鎮守社
- 山門
- 飛地
- 浮島十三重石塔(重要文化財產)—— 這座石塔建在人工島「塔之島」上,位於宇治川上。石塔由叡尊於弘安9年,即1286年,為慶祝宇治橋建成而建。這是現存的日本近代以前的最大石塔,高達15.2米。
-
放生院院內
-
轄區內的轉經筒(マニ車)
-
宇治橋斷碑
文化財產
參考文獻
- 毎日新聞社編『仏像めぐりの旅 5 京都(洛北・洛西・洛南)』、毎日新聞社、1993
- 圭室文雄『日本名剎大事典』、雄山閣、1992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