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政道與治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政道與治道》,是牟宗三於1983年出版之書,為二十世紀新儒家在政治領域的代表作[1],與《歷史哲學》、《道德的理想主義》合稱為「新外王三書」。[2]牟宗三著述《歷史哲學》時誘發出了「政道與治道」的問題,故此書以此為名作詳細的探討。

序與新版序

按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之序,此書編為十章,其中九篇皆曾刊載於備雜志,而第九章即新補入。[3]而牟宗三曾在東海大學「中國文化研討會」發表一篇講辭,對「中國文化」重新下了定義與解說,故認為「政道與治道」可作重版,並以講辭作此書的「新版序」。[4]

內容大要

新外王

牟宗三作此書在於探討如何開出「新外王」,並作為《歷史哲學》的補充。他認為這個時代最需要新外王,新外王即外而在政治上行王道,以三代的王道下的大同政治。他認為以科學方式,以科學與儒家理性主義相結合。由於現代社會進步,知識日新月異,所以牟宗三認為應當以儒家內在目的追求科學。[5]

政權與治權

牟宗三認為中國「有治道無政道」[6],由於中國「有治道無政道」,結果就是民主政治無法建立。[7]同時政權應當屬民眾共有,也就是說立法權應屬於全體民眾,而治權應隨政權走。然而在中國古代社會則政權治權不分、政道與治道不分、行政權立法權不分。皇帝代表政權,同時亦代表治權,故成為今天的中國政治問題。[8]

參看

參考文本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