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教宗辭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教宗辭職(拉丁語:Renuntiatio)即現今在位的教宗自願結束職務,而教宗就會以「辭職」的方式解除教宗職位。在天主教歷史之中,教宗辭職是非常罕見而且不尋常的決定,絕大部份的教宗都會履行職務直至離世為止。目前已知有五位教宗選擇辭職,而根據11世紀至15世紀之間有爭議的文獻表明,另外有四位教宗在3世紀至11世紀之間辭任。最近一位宣布辭職的教宗為2013年2月28日辭職的本篤十六世,在其上一位辭職的教宗是1415年辭職的額我略十二世[1][2]。
教宗自願結束職務,通常用「辭職」來發表,而「退位」這個字眼,不常被教會官方採用來形容自願結束職務的教宗[3]。不過古代一些辭職例子說明,若干教宗曾因受壓而辭職。
此外,一些教宗在黑暗時代時期遭「罷黜」,意味被外部權力所遂,在歷史和法典之中教宗的去職始終是複雜問題。梵蒂岡官方的教宗名單似乎認為教宗「默許」之下被去職是有效辭職,但是卻無法證實這些「默許」是由他們心中所願。
Remove ads
法理依據
《天主教法典》第332條提到教宗辭職:
「教宗如辭職,其辭職得自由為之,且應適當表明,始能生效,但不需要任何人接受[4]。」
教宗辭職教令是由雷定五世確立,天主教法典並不指定羅馬教宗必須向任何特定的人或機構遞交辭呈,但一些評論家(尤其是18世紀的聖典學者盧修斯·費拉里斯)認為至少必須告知樞機團或樞機團團長,因為樞機必須絕對肯定教宗已經放棄了他的身份,才可以有效地進行教宗選舉選出繼任者[3][5]。
歷史沿革
《天主教百科全書》隱晦指出彭謙(230年至235年)[6]和瑪策林(296年至308年)辭職,也假設了利伯略(352年至366年)辭職[3],而且在《教宗目錄》中不點名指出若望十八世於1009年辭職後重當修士直至離世[7][8][9]。
黑暗時代之中若干教宗被「廢黜」,或被政治和軍事勢力強迫辭職。若望十世曾被歷史學者考慮是辭職教宗,但他早在繼承人良六世當選教宗之前已在監獄中逝世。以若望十二世、良八世和本篤五世的事跡為例子,963年若望十二世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廢黜,不過他本人從未放棄過教宗職位。奧托一世另立良八世為對立教宗,不過若望十二世在964年爭回教宗職位。若望十二世同年離世,本篤五世當選教宗,奧托一世卻想重立良八世為教宗,並出兵強迫本篤五世辭職,本篤五世的辭職被視為有效。良八世成為合法教宗直至965年逝世,他的一生當過了對立教宗和合法教宗[10][11]。
第一個歷史紀錄中毫無爭議的辭職教宗,是1045年辭職的本篤九世。本篤九世早前於1044年被思維三世廢黜,他旋即第二年奪回教宗職位,梵蒂岡仍視思維三世為合法教宗,他們的說法是本篤九世是「默許」下辭職。趕走思維三世奪回教宗職位幾個月後,本篤九世為了與心儀女子結婚,遊說教父約翰·格雷希恩給他「貴重財產[3]」交易教宗職位[12]。約翰·格雷希恩其後成為額我略六世,但本篤九世反悔爭位,加上與本篤九世的買賣聖職醜聞東窗事發,因而受壓辭職。額我略六世的繼任者克萊孟二世於1067年離世,結果本篤九世重當教宗,只是他又再辭職,接著在修道院中去世[13]。
最有名的辭職教宗是1294年辭職的雷定五世,他的就職和辭職都是充滿戲劇性,雷定五世原名彼得羅·安吉納列奧,是沒有鐸品但德高望重的教士,對樞機遲遲未在教宗選舉選出新教宗表示不滿,於是嚴詞譴責他們,而樞機們的反應就是選他當教宗,彼得羅·安吉納列奧對此非常恐慌,拒絕和嘗試逃走,最終被樞機團說服就職。經過五個月的教宗生涯,他受不了處處過份保護的日子,希望重回以前寧靜的生活,於是宣布允許教宗辭職,然後他自己就辭職了。接下來的兩年他一直當隱士,被繼任者波尼法爵八世囚禁,後來被封為聖人。波尼法爵八世承認或沒有撤銷雷定五世頒布的教宗辭職教令,就這樣確立了教宗辭職的合法性[14]。
額我略十二世(1406年至1415年)為了結束天主教會大分裂而自行辭職。他在位的時期並立了三位教宗,包括羅馬教宗額我略十二世、亞維農教廷的對立教宗本篤十三世和比薩的對立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辭職之前,他召開康斯坦茨會議,在各方授權的情況下選出三方都接受的繼任者馬丁五世。
Remove ads
辭職教宗列表
沒有付諸實施的辭職
庇護七世(1800年至1823年擔任教宗)於1804年在巴黎為拿破崙一世加冕,他事前簽署了一份文件,如果他遭法國軟禁的話,就辭職生效[3]。
《每日電訊報》報導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庇護十二世(1939年至1958年擔任教宗)制定了一份文件,表示他一旦被納粹綁架,他會被視為辭職,樞機團全體撤離到中立國葡萄牙選出繼任者[18]。
1989年2月,若望·保祿二世(1978年至2005年擔任教宗)向樞機團團長寫了一封辭職信,交代在兩種情況之下他的選擇意向,其一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將阻礙他行使使徒的職權,他會辭去職務;另一種是「嚴重和長期的損害」,他則會繼續留任[19]。
喪失行為能力
《天主教法典》沒有規定教宗因喪失行為能力,會被暫時或永久地停止職務,也沒有說明什麼的行動,可以證明教宗喪失行為能力[20]。《天主教法典》第335條僅指出:「宗座出缺或完全被阻時,在普世教會治理上,任何事不可變更,但應遵守對這種情況所制訂的法律[21][22]。」
根據規定,教區主教必須七十五歲前退休[23],八十歲以上的樞機不得參加秘密會議,但是卻沒有限制教宗的退休年齡。而制定這些有關教區主教和樞機年齡政策的三位教宗,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他們年過八十歲仍在處理政務。
若望·保祿二世於2005年去世,一些消息來源認為他生前曾打算健康惡化時辭職[24]。然而,他的繼任者本篤十六世將想法付諸行動,以這個理由宣布辭職。
指責
天主教傳統上來說,教宗一職是屬靈授與,被視為天主給予的職責,在古時逃避教宗職務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道德譴責,故此絕大部份的教宗鮮少選擇辭職。但丁的著作《神曲》中特別提到教宗雷定五世,儘管他已經被封為聖人,生前亦無惡行,但因他逃避教宗職責,作品描述他貶到靈薄獄之中[25]。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