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敦源聖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敦源聖廟位於臺灣臺南市歸仁區,又稱「歸仁孔廟」、「新豐區孔廟」[2][1][3][4]。該廟由來可追溯到清末文人社團「敦源社」,日治時期才建廟[2][1][3][4]。在臺南縣市合併前,臺南縣會在此廟與佳里昭清宮舉行祭孔典禮[1]。


該廟為民間出資興建,為私人廟宇產權複雜,但與政府機構關係密切[1][3][4]。該廟的管理與祭典經費有新豐區5個區公所(歸仁、仁德、關廟、龍崎、永康)編列預算支助,祭孔儀式也由這5個區公所輪流主辦[1]。
沿革
敦源聖廟的由來,與清末在歸仁仁壽宮活動的社團「敦源社」有關[2][1]。該社一說是成立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1],另一說是同治六年(1867年)[2]。在日治時期昭和二年(1927年),敦源社成員與當地仕紳等人共同募款建廟,並以青銅鑄造孔子像供奉[1]。昭和十二年(1937年)再增建護龍,並開設義塾[1]。
二次大戰後,由林金樹、王維楨等人提議成立「敦源夜課義塾」,並由他們擔任教師,在南廡上課[2]。而該廟因年久失修,於民國68年(1979年)在新化陳文卿出資下整修[1]。
2016年206大地震中,敦源聖廟亦受重創而暫時封閉,之後在該年6月17日發生竊案[5]。發現一對門板與神龕失竊後,歸仁區公所將廟中尚存的文物拆卸暫放派出所保管,而孔子牌位則移往關廟山西宮孔子殿供奉[5][6]。此外因敦源聖廟為私人廟宇且未列為文化資產,官方經費難以直接補助,但市府以敦源聖廟祭孔在當地具有重要意義為由,將動用八百萬元的賑災善款協助該廟的修復[7]。
神龕失竊後,歸仁區文化里鄰長黃笙田依照老照片重新打造[8]。
Remove ads
祭孔儀式
敦源聖廟的祭孔儀式較為簡單,一般由該年負責主辦的區公所區長擔任主祭(若縣長應邀前來出席則改由縣長擔任),其他四區區長為陪祭[1]。因為並沒有佾生,故沒有佾舞[1]。儀式內容主要是三獻禮,還有與祭者參拜[1]。
祭孔儀式的時間在9月28日教師節,但2017年決定依照古書記載,將舉辦日期改為農曆十一月初四[3][4]。歸仁紅瓦厝國小總務主任許耿肇提到《安平縣雜記》一書便記載過去祭孔是在農曆十一月初四舉行,而民國37年(1948年)新豐區祭孔也是在此日舉行,可能是在民國41年(1952年)政府宣布教師節改為9月28日之後,才在某一年改為以928為祭孔日[4]。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