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斑林貍
产自亚洲的树栖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斑林貍(學名:Prionodon pardicolor[2]),又名斑靈貍或東方簑貓,屬林貍科林貍屬,是生活在喜瑪拉雅山中部及東部的食肉目貓型亞目動物。牠們身體短小,呈淺色,頭部尖長,四肢細小。由於牠們會咬著獵物的腹部來拖行獵物,故有時被誤會為蟒蛇或其他大型的有毒蛇。牠們主要吃昆蟲、鳥類及細小的哺乳動物。
分布於錫金、不丹、印度、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廣東、雲南、四川、廣西(西南部)等地,多見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闊葉林林緣灌叢以及亞熱帶稀樹灌叢或高草叢附近。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3]
Remove ads
特徵
斑林貍身體細長,四肢短小,尾巴很長。體表的顏色範圍從深褐色到淡黃色。兩個長條紋從耳朵後方一直延伸超越肩膀,和兩個短條紋沿著頸部。前腿的爪和後腿的跗關節都有斑點。圓柱尾有八或九個大的黑圈,有狹窄的白色環隔開。長有五個腳指頭,爪能縮回前爪的爪鞘。[4]
斑林貍重約0.45kg,長約36–38厘米(不含尾),尾則長達30–33厘米。它的高度約為13–14厘米,其胸圍14.6厘米,頭部長約7.6厘米。[4]
保護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