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特拉斯堡誓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史特拉斯堡誓言拉丁語Sacramenta Argentariae現代法語les serments de Strasbourg現代德語die Straßburger Eide)是幾段包含了東法蘭克王國國王日耳曼人路易(死於876年)和他的異母兄弟、西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二世即禿頭查理(死於877年)相互宣誓效忠的歷史文本。這次宣誓發生在842年2月14日的史特拉斯堡,當時雙方的軍隊集結在此並參與了這次活動。除了相互宣誓效忠,雙方同時結盟反對他們的大哥、名義上的中法蘭克王國和所有法蘭克人王國的國王、羅馬人民的皇帝洛泰爾

為了使雙方在場的士兵都能聽懂誓約,宣讀誓言時都沒有使用對民眾來說已經變得陌生的拉丁文,而是使用羅曼語口語和古高地德語口語,這兩位君王各以對方的語言宣誓。

來源和內容

誓言的原本沒有保留下來,這次會面的主要來源是尼塔爾英語Nithard的《De dissensionibus filiorum Ludovici pii》(關於虔誠者路易之子的糾紛),來自一份1000年左右的單獨手稿(巴黎法國國家博物館編號Latin 9768)。這是現存最早的手稿,可能是蘇瓦松的聖梅達爾或聖里基埃的修道院所做。誓言文本是12b2-13b1折頁部分。另外一份大約成於15世紀,同樣收藏在法國國家博物館,編號Latin 14663。

根據這一版本,雙方首先作了序文相同、詳細批判洛泰爾的講話,兩個國王隨後在拼湊起來的軍隊前使用對方方言各自宣誓,最後軍隊用各自的語言單獨宣誓。

一個版本的誓詞用古高地德語寫成,第二版用古法語的祖先——古加羅-羅曼語的一種變體寫成。這是現存最早的[1][2]西法蘭克地區與拉丁語明顯不同的羅曼語族以及一種日耳曼方言的書面記錄之一。作為記錄這次儀式的序文使用拉丁文寫成。

Remove ads

歷史和語言學意義

儘管其重要性遠不如後來的凡爾登條約,但在語言史上極為重要。歷史語言學家著眼於誓言本身,因為這是古法語前身古加羅-羅曼語言的唯一證據;而歷史學家則久已以共存的雙語文本證明,公元842年的加洛林王朝已經開始分裂為獨立的原始國家,發展各自的語言和風俗。

然而,後來的研究者逐漸贊同一個假設:法蘭克人王國包含了幾個長久以來保持了不同風俗和方言的regna(可大致視為王國)。他們注意到一個能夠支持這一觀點的情況:查理曼虔誠者路易都把子孫放在他們要繼承的regna撫養,以適應當地民眾及風俗,保證獲得當地民眾的支持。

不過誓言中只提供了法語和德語作為獨立語言發展的證據,而沒有各種羅曼方言。

同時代的其他文本

事實上也存在著歷史更早的能證實加洛林王朝內某種羅曼語言存在的文本,例如卡塞爾(Cassel)(約8或9世紀)或賴興瑙島為名作的註解[3](8世紀),但這些只是詞彙彙編、單詞表,沒有羅曼語短語。romana lingua(羅曼語言)的同義詞從813年開始有例證,當年的都爾會議決議(教規17條)規定神父應使用當地語言傳道,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不會拉丁語了。其中指出兩種語言:rustica romana lingua(鄉村羅曼語)和lingua thiodisca(條頓語,德語的舊稱)。

法語歷史上第二份完整的文本是公元880或881年的《Séquence de sainte Eulalie法語Séquence de sainte Eulalie》。這是最早的羅曼文學文本和法語文學的始祖。

原文

全文及翻譯

顏色區分

下文中拉丁文為紅色,羅曼文為藍色,古高地德文為綠色。譯文為默認的黑色。

轉寫略有修正,寫出了縮寫。

右側圖片為原本掃描。下面譯文中的兩個星號標記出掃描件中可辨識部分的開始和結束。

Thumb
誓言文本
更多資訊 原文, 譯文(譯自英文,可能與原文有出入,僅供參考) ...

下文是手稿原本的羅曼方言部分及粗略轉寫:

更多資訊 掃描件, 轉寫(未經更正,僅供參考) ...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Loading content...

擴展閱讀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