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維亞托斯拉夫·里希特

苏联钢琴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希特
Remove ads

斯維亞托斯拉夫·捷奧菲洛維奇·李希特(俄語:Святосла́в Теофи́лович Ри́хтер羅馬化Sviatosláv Teofílovich Ríkhter,又譯李赫特里赫特里希特,1915年3月20日—1997年8月1日),蘇聯鋼琴家。李希特被公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1][2][3]他以極廣的曲目範圍,舉重若輕的技術以及富有詩意的分句聞名。[4][5]灌錄過大量的唱片。

快速預覽 斯維亞托斯拉夫·李希特Святослав Рихтер, 音樂家 ...
Thumb
李希特(約1935年)
Remove ads

生平

李希特生於俄羅斯帝國沃利尼亞省日托米爾(今烏克蘭境內),在敖德薩長大,父親特奧菲爾·李希特德語Theophil Richter (Musiker)是德裔管風琴家,畢業於維也納音樂學院。不同於一般的鋼琴家,雖然父親教了他一些音樂的入門知識,但李希特基本上是自學成才。李希特少時就有了出眾的視奏能力,經常參與當地歌劇芭蕾團體的活動。在法國梅萊莊園法語Ferme de Meslay音樂節上,他發現自己迷上了歌劇、人聲室內樂,並持續了一輩子。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國立敖德薩戲劇和芭蕾舞學院劇場為歌劇排練伴奏

1934年在敖德薩的一個技師俱樂部,李希特開了他的第一場獨奏音樂會,三年後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開始正式學琴,與吉列爾斯一道師從鋼琴教育家涅高茲,涅高茲說李希特是他「盼了一輩子才盼來的天才學生」。

還是一名學生的李希特在1940年4月首演了普羅高菲夫第6號奏鳴曲英語Piano Sonata No. 6 (Prokofiev),自此他的名字便與普羅高菲夫緊密聯繫了起來。[6]另一件在音樂學院時期的著名事跡是他不上政治必修課,結果第一學期便被開除了兩次。李希特一直是蘇聯的政治局外人,也從來沒有加入過共產黨

1949年李希特獲頒史達林獎,之後在蘇聯、東歐中國舉行了多場巡迴音樂會。[7]李希特50年代的錄音令其引起西方注意,而他直到1960年才被允許到美國進行巡迴演出,轟動一時,在卡內基音樂廳的音樂會場場爆滿。儘管如此,李希特並不十分喜歡巡迴演出,他習慣於不事先安排音樂會的日程。晚年時,他的音樂會通常在不知名的小音樂廳進行,有時還會關掉燈,只用一盞小燈照著鋼琴。

1995年3月在德國呂貝克舉辦了最後一場音樂會之後,李希特逐漸由於聽力障礙抑鬱,於1997年因心肌梗塞在莫斯科逝世,去世之前仍在為將要進行的音樂會作準備。

Remove ads

評價

李希特演奏的特別之處在於,能夠賦予作品全新的風貌,同時非常具有個人風格。在獨奏之外,李希特也是一位很好的室內樂演出者,與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赫、作曲家布瑞頓、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小提琴家柯崗、中提琴家巴什米特英語Yuri Bashmet、大提琴家古特曼等,都有相當動人以及珍貴的演奏記錄。

李希特的手很大,可以掌握12度音。他喜歡現場演奏,因此有著數不清的現場演奏錄音,不論是正式或非正式,每年仍有大量的錄音出現,可說是生前死後都引領風騷的一代大家。儘管留下了這麼多唱片,李希特本人其實很討厭錄音。格倫·古爾德稱他為這個時代最強的音樂交流者,而只有在音樂會上,李希特的音樂天才方能充分發揮出來。

作品節選

商業錄音

李希特擅長演奏巴哈貝多芬舒伯特海頓莫札特蕭邦舒曼李斯特拉赫曼尼諾夫普羅高菲夫蕭士塔高維奇等作曲家的曲目。

李希特演奏的範圍包括了鋼琴文獻中絕大部分的主要作品,但也有遺漏,例如:巴哈哥特堡變奏曲貝多芬華爾斯坦奏鳴曲第四第五鋼琴協奏曲舒伯特A大調奏鳴曲英語Schubert's last sonatas(D.959)。普羅高菲夫的第7號奏鳴曲英語Piano Sonata No. 7 (Prokofiev)第9號奏鳴曲英語Piano Sonata No. 9 (Prokofiev)都由李希特完成首演,其中後者是普羅高菲夫專門題獻給鋼琴家本人。

李希特著名的唱片錄音包括了舒伯特、貝多芬、巴哈(李希特自稱用一個月的時間背譜學會了巴哈的平均律第二冊)、蕭邦、李斯特、普羅高菲夫、拉赫曼尼諾夫、史克里亞賓等人的作品。以下節錄部分的錄音作品:

鋼琴
  • 莫札特三首鋼琴奏鳴曲,Philips(422 583-2),1990年
  • 舒伯特三首鋼琴奏鳴曲,第1號樂興之時,BBC(BBCL 4010-2),1998年
  • 貝多芬鋼琴作品集,BBC(BBCL 4052-2),2000年
  • 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舒伯特、李斯特等作品集,Philips(464 734-2,歷史50大錄音),2001年
室內樂
協奏曲
合輯
  • 音訊檔案 (CD). 20世紀偉大鋼琴家英語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82. Philips Classics. 456 946-2.
  • A Pianist Beyond Comparison (CD). 20世紀偉大鋼琴家 83. Philips Classics. 1998. 456 949-2.
  • 音訊檔案 (CD). 20世紀偉大鋼琴家 84. Philips Classics. 456 952-2.
  • 李希特在布拉格,15 CDs合輯,Praga(CMX 356020.34),2001年
  • 《斯維亞托斯拉夫·李希特資料庫》,Doremi,列舉部分[8]
    • 第一輯(DHR-7718):四首貝多芬晚期奏鳴曲
    • 第二輯(DHR-7724):蕭邦作品演奏會,1954年至1977年
    • 第三輯(DHR-7738):蕭邦作品演奏會,1954年至1990年
    • 第四輯(DHR-7746):布拉姆斯
    • 第五輯(DHR-7758):普羅柯菲夫
    • 第六輯(DHR-7766):塞格德演出實況
    • 第七輯(DHR-7786):舒曼
  • Olympia出版之合輯,列舉部分:
    • 第一輯(OCD 286):舒伯特作品
    • 第三輯(OCD 288):舒伯特作品
    • 第四輯(OCD 334):柴科夫斯基作品
    • 第五輯(OCD 335):舒伯特作品
    • 第七輯(OCD 337):拉赫瑪尼諾夫作品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1945年,李希特認識了女高音尼娜·利沃夫娜·多利阿克俄語Дорлиак, Нина Львовна,並作為伴奏與她合作演出了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普羅高菲夫的一些歌曲。兩人於1946年結婚,但未有子嗣。[9]

有傳言說李希特是同性戀者,而多利阿克的妻子身份為李希特在公眾面前掩蓋性傾向,因為在蘇維埃政權時期,同性戀是違法的。[10][11]李希特極少在訪談中涉及個人私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年在布魯諾·蒙桑容英語Bruno Monsaingeon為其拍攝的傳記影片《Richter: The Enigma》中才稍有談及。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