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會地理

区域地理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會位於中國南部沿岸,珠江三角洲中部,潭江西江匯合處,瀕臨南中國海,毗鄰香港和澳門,介乎北緯22度5分43秒至22度48分24秒、東經112度47分13秒至113度15分24秒之間;總面積1387.02平方公里;海岸線14.9公里;地勢東北低、西南、西北高,古兜山脈是森林集中的山區;東南部是丘陵,東部、中南部`、中西部為沖積平原。西江及潭江及其眾多支流橫穿整個新會。

地形

新會境內山與平地各半,是一個海灣沉積的地體。境內山陵可與華南丘陵視為一體,地貌構造體系與廣東省其他地方一樣。新會約有50%陸地總面積屬天然山坡。山脈走向為東──西;南──北,其中以北部的燈盞湖(545m)為圭峰山脈向西方面伸延;西南面崖門的獅子頭(986m)則為古兜山脈。

山峰

更多資訊 名稱, 高度(m) ...
Remove ads

島嶼

新會島嶼無數。眾島嶼以古井島面積為最大,亦有不少無任何常住居民的小島用來作養殖業。

更多資訊 名稱, 面積(km²) ...

自然形成的較大型平地,主要集中於西江與潭江的交匯處。今古洲、睦洲、大鰲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江會平原。這些天然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但由於地勢低漥,夏天一旦遇上暴雨或西江洪峰,渠務淤塞的地區便會形同澤國。境內其餘平地分布於西、南、東南部各鎮。自明代起,人口急劇增多,先民們不斷圍海造田,逐漸向外擴張可供發展土地。

板塊

就地殼板塊位置而言,新會位處歐亞板塊之內,因此發生強烈地震機會甚微。境內極偶然會感覺到地殼震動,但均不會造成任何傷亡或損壞。

最近一次有感地震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稱作四川大地震。

地質

新會的地質主要由火成岩、沉積岩及花崗岩構成,其中花崗岩佔新會總面積的30.34%,主要分佈在會城、大澤、司前、崖門、雙水、羅坑、古井和沙堆等地。

水文

新會河流,全屬西江流域。又可分源在外地與源在本地兩類。

大河

  • 西江
  • 潭江
  • 江門河
  • 虎坑河
  • 勞勞溪
  • 荷麻溪
  • 銀洲湖

小河

  • 石步河
  • 沙沖河
  • 田金河
  • 下沙河
  • 天等河
  • 天湖水
  • 火筒滘
  • 橫水河
  • 田邊涌
  • 古兜涌
  • 古井涌
  • 沙堆涌
  • 九子沙河
  • 雷霆岩涌
  • 龍泉涌
  • 新涌仔
  • 獨洲涌
  • 海滘坑
  • 吉境坑

主要暗渠

  • 會城河
  • 大口涌
  • 廠邊涌
  • 深涌
  • 五顯涌
  • 瑤步涌
  • 炒米涌
  • 騎虎涌

水庫

新會1949年之前,只有兩座小水塘。之後因為人口不斷增加,市民用水量快速增加,因而需要興建多個水塘及水庫以作收集雨水之用。位於崖門鎮的東方紅水庫原本用作發電,在2016年完成興建銀海水廠及輸水管道等工程後,開始為新會市區(會城街道)提供食用水。現時新會所有水塘和水庫總容量最高14450萬立方米。

另外,新會也有一些水塘是用作灌溉之用。

食用水庫

更多資訊 名稱, 竣工年份 ...

灌溉用水庫

更多資訊 名稱, 竣工年份 ...

發電用水庫

更多資訊 名稱, 竣工年份 ...
Remove ads

氣候

新會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夏季和暖多雨;秋季涼爽、陽光充沛;冬季則清涼且乾燥。偶爾會被熱帶氣旋侵襲,情況在夏季尤甚。

就四季而言,春季約在2月至4月中旬,潮濕、有霧、微雨等是常見天氣現象。少數年份在春分前後會出現倒春寒。夏季約在4月中旬至9月,太陽高度角大而造成氣溫高企。東南面的太平洋季候風會帶來充沛的雨量以及熱帶氣旋活動。熱帶氣旋中心移近新會,風力便會增強,廣泛地區可能會有持續數日的大雨,並引致山泥傾瀉和水淹。秋季則為9至10月,大部分時間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是適合郊遊的季節。冬季則由11月至翌年2月,歐亞大陸的冷源造成氣壓偏高,間中有冷鋒過境,吹乾燥偏北風。這個期間的溫差亦甚大,最高(無冷鋒經過,且烈日當空的下午時份)可達約攝氏26度,最低(有冷鋒經過時的清晨及晚上時份)則可低至攝氏8度或以下,溫差達攝氏20多度。

氣象災害

  • 熱帶氣旋

新會5月至11月期間會受到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每年平均有31個熱帶氣旋於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上形成,其中超過一半達到颱風強度,最高風速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當中,每年平均會有6個接近新會。

當熱帶氣旋距離新會有約700至1000公里的距離時,天氣通常會晴朗酷熱,但有機會出現局部地區性雷暴。隨著熱帶氣旋中心移近,風力便會增強,廣泛地區可能會有持續數日的大雨,並引致山泥傾瀉和水浸。

總體說,由於熱帶氣旋的移動方向多數為東南向西北,該移動方位很容易受到古兜山的阻隔擠壓,經常導致氣流減弱或左右分流到東側的斗門、西側的台山,這導致新會遭遇強颱風正面襲擊的機率遠遠低於附近的台山、斗門等地。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