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New Routemaster
Wrightbus生产的双层客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New Routemaster是一款由英國倫敦市長鮑里斯·強森提倡,專為倫敦設計之雙層公車,由萊特公車生產,2011年亮相。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5年5月27日) |
由於此款車是由鮑里斯·強森提倡引入的,所以又被俗稱為Borismaster或Boris Bus。
發展
在2007年,當時2008年倫敦市長選舉保守黨候選人鮑里斯·強森提出「新 Routemaster」之構思,並提到若由他當選的話,便會將市內靈活性及安全性等多方面受到批評之雙節公車淘汰,並由「新 Routemaster」取代。
鮑里斯·強森當選倫敦市長後,於2008年7月舉辦一個「新 Routemaster」設計比賽,並於同年12月公佈結果。至於負責倫敦交通事宜之倫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亦於不久後開展設計及建造新車之招標程序,並於2009年5月22日正式邀請六間公車生產商(分別為亞歷山大丹尼士、EvoBus、Hispano Carrocera、Optare、Scania 及萊特公車)商討合約細節。2009年12月23日,倫敦交通局宣佈新公車將會由萊特公車生產[1]。
2010年5月17日,鮑里斯·強森跟倫敦交通局長彼得‧亨迪(Peter Hendy)公佈由倫敦交通局、萊特公車與赫茲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聯合呈獻「新倫敦公車」之最終設計。至於其實物模型則在2010年11月亮相,及於倫敦運輸博物館作展覽。
首架可行駛的「新倫敦公車」於2011年出廠作路面測試之準備,同年5月開始試車[2]。樣辦車於2011年12月正式亮相。
2020年代,部分新倫敦公車已經達到設計壽命的一半,倫敦交通局為這些公車進行翻新,包括更換座椅皮套,及以車外電子倒後攝像機取代傳統後視鏡,以減少車輛寬度。除此以外,由Arriva營運的LT11成爲了柴油轉電動的測試車輛,以測試未來改以電力驅動的可能性,以達到零排放目標。[3]


Remove ads
設計

「新倫敦公車」有前、中、後三道車門,兩條樓梯則分別於駕駛室後及車尾。當中尾門、後樓梯連車尾平台之設計概念,便源自 AEC Routemaster。尾門在車上有售票員當值期間會保持打開,其餘時候則只於靠站時打開。後來為降低逃票率,尾門現時只作下車用途,並不再設有售票員當值,僅在車上有乘客下車時打開。
此公車乃由柴油/電力串聯混能系統驅動,配康明斯 ISBe 四汽缸引擎,及西門子之混能驅動系統。
訂單
倫敦交通局首先引入8架「新倫敦公車」之樣辦車,安排予 Arriva London 公司行經倫敦公車線38。首架於2012年2月27日開始行駛,至於另外7架亦會於同年陸續投入服務。
於2012年倫敦市長選舉,「新倫敦公車」成為政治議題,爭取競逐倫敦市長的肯·李文斯頓(Ken Livingstone)指出若由他當選就不會再次引入「新倫敦公車」,而鮑里斯·強森卻指出,若由他連任,便會於2016年及之前引入多600架「新倫敦公車」[4]。鮑里斯·強森連任市長後,倫敦交通局於2012年9月宣佈引入多600架「新倫敦公車」,全部會於2016年前完成[5]。新車會由倫敦交通局擁有,並租賃予公車公司行經倫敦中央區之公車線。每架公車之售價為354,500英鎊(約5,849,250港元)[6]。
缺陷
新倫敦公車自2012年投入服務起,其混合動力系統就出現運作不可靠的情況,而公車的空調系統在夏季的運作效能也欠佳。混能系統的缺陷長期困擾新倫敦公車,主要原因是電池的老化速度較預期快,令電池的儲電能力不足,導致公車的續航力低於預期。到2015年7月,已經有80輛新倫敦公車因為電池完全失效,實際上只能依賴車上的柴油引擎發電維持行駛,但柴油引擎的輸出馬力有限,令公車的運作備受限制。另有200輛公車的電池也出現程度不同的損壞。倫敦運輸當局要求生產商更換電池及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